6月23日,随着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大棋局”落子定盘,北斗三号30颗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
建设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全面实现了关键器部件百分百国产化,这其中也闪耀着亮眼的“青岛高新”元素。由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卫星活动部件监视器、太阳敏感器等航天产品,先后为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提供了10余套相关组件,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全体系国产化贡献了“硬核”科技力量。
为北斗添加“火眼金睛”
“通俗来讲,太阳帆板监视器、太阳敏感器就像卫星的两只‘眼睛’,一个负责监测太阳帆板,一个负责精准定位太阳位置。”青岛光电院集成检测中心主任王滕介绍,青岛光电院自主研发的监视器可实现对组网卫星太阳帆板运行过程的可视化监测,首次实现了中高轨卫星的活动部件在轨影像监测。而在此之前,卫星发射后的在轨工作状态一般依靠分析遥测数据来判断。利用该监视相机,能够直观获取卫星上关键部件的影像资料,为地面掌握卫星在轨状态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一个事关卫星飞行的太阳敏感器,也是在航天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敏感器。北斗卫星飞翔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唯一可参照的“地标”是太阳、地球等天体。为了能让北斗卫星看清太阳、地球方位,研究者专门为它配备了“眼睛”,而太阳敏感器正是最关键的“眼睛”之一。青岛光电院自主研发的太阳敏感器技术成熟、性能稳定,成为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卫星的“常驻将军”。
不仅服务于北斗系统,青岛光电院已承担了国家30多项航天载荷研制任务。5月30日,青岛光电院参与研制的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颗软件定义卫星“天智一号”搭载了青岛光电院研制的超分相机和太阳敏感器;青岛光电院参与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组建,并承担了国内首个北斗海洋信息中心的建设任务……
自2013年涉足北斗导航技术领域以来,青岛光电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为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已逐步成为国内重要的卫星导航研发机构。
展示“硬核”科技实力
国之重器,唯有核心在握,才能将国之命脉紧紧掌控在自己手里。因此,自主创新在“北斗精神”中居于首位。
“这台GNSS多功能干扰信号发生器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可模拟产生卫星导航频段内的多种干扰测试信号,可应用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装备比测。”近日,在青岛光电院展厅,硬件工程师奚静静像操作电脑一样操作发生器,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而她旁边的海上电磁环境监测终端相比同类产品,可以在海上实时监测电磁信号,独具青岛海洋产业特色。
这两台设备也是青岛光电院重点在研项目北斗海上电磁环境监测保障系统的硬件支持,项目首次实现海上北斗三号信号质量及其电磁环境的监测调查。
青岛光电院北斗导航研究室副主任杨德森介绍,在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卫星导航信号极易受到干扰,降低了卫星导航应用的精度、可靠性、连续性和完好性。而北斗海上电磁环境监测保障系统拥有国内先进的一体化电磁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干扰漏报的概率,此外青岛光电院还构建了海上电磁监测的全流程常态化数据服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常服务保驾护航。
除了干扰信号发生器和海洋环境监测终端,展厅还陈列了许多面向军民市场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高精度车辆定位终端、北斗手表、电磁环境监测终端……这些产品涵盖了智能交通、智慧海洋、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检测等多个领域。
自成立以来,青岛光电院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北斗导航产业融合应用,持续发力关键技术研发和科研平台建设,在导航终端产品研发、导航技术应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推广及位置服务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破冰”科技成果转化
青岛光电院是青岛高新区与中科院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自落地青岛高新区以来,先后承担了“863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北斗相关重大项目20余项,已拥有青岛市导航技术专家工作站等多个科研平台,牵头成立了青岛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和青岛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任理事长单位,构建了多层次的北斗导航科研平台体系。
为了助力科技成果落地,6月份,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部联合36氪打造了“2020青岛高新区新技术、新产品宣传推介”专题平台,帮助辖区内31家单位面向10000多名国内知名投资人、企业家精准展示自身科研成果,相关专题上线后累计曝光量超过124万次,不少投资机构抛出橄榄枝。截至目前,有超过1/3的展示推介单位实现了与投资机构的对接咨询,累计对接投资机构20余家。
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围绕“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要求,聚焦生态优化、主导产业和科技合作,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水平,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产业集聚高地。
通过启动“科技成果转化破冰行动”,积极搭建平台,支持院所承接区内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放大院所服务地方职能,开展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增强辖区内科研单位自我造血功能。通过聚焦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对接引入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综合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机构,引导成立高新区蓝贝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营造一流成果转化和交易环境。
“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全力助推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让青岛高新区科技元素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添砖加瓦。”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 刘裕 半岛网记者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