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科教 > 正文

全产业链支撑云南稻作产业提质增效

近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牵头承担的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生物种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重大专项“云南省水稻新品种创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通过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育成的品种具备优质、抗病、高产、广适等特点,形成的配套栽培技术和质量检测技术具有针对性和高效、轻简化的特点,节本增效,生态环境友好,在云南稻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项目的实施,破解了一系列制约云南省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云南省水稻产业发展提供了品种和技术支撑,实现了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增产的目标。

验收专家组查看了楚雄市苍岭镇智明村育种基地、大理市喜洲镇古生村品种筛选及绿色生产技术研发基地、隆阳区板桥镇小永村育种基地、施甸县仁和镇勒平村繁殖基地等4个项目实施现场,并通过听取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审阅验收材料、质询、答疑和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据介绍,该项目分4个课题,按照科技链支撑产业链的整体布局来策划和实施,整合了全省水稻全产业链的顶尖科研团队和优势企业,从水稻优良基因发掘、高效育种体系构建、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创新、优质新品种选育示范及推广、规范化繁制种技术研究、优质米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展开联合攻关。

经过3年刻苦攻关,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在基础研究方面,建立了3套高效育种新技术体系;建立了SNP分子指纹数据库1个、表型数据库1个;筛选到优异性状种质资源88份,发掘抗病抗逆基因的SNP位点共有160个,定位了水稻新基因5个。在品种选育及繁制种方面,育成通过云南省品审委鉴定的水稻雄性不育系17个,水稻雌性不育恢复系4个;选育通过云南省审定品种15个,提纯复壮云南六大名米品种7个,2个品种荣获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筛选出水稻种子保健处理药剂3个;申请发明专利1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4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个,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8个;制定技术规程10项,企业标准2项。在稻米生产加工方面,通过提纯复壮米线专用稻品种、提纯复壮云南六大名米品种、开发优质大米新品种、示范推广繁制种技术等,累计带动行业增收13.5亿元,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2家。

该项目总负责人、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李小林研究员介绍,利用云南独特的环境生态条件优势,加强优质水稻品种选育,研发绿色高效水稻种植技术,加大新品种展示及成果转化力度,打造优质“云米”品牌,是破解当前水稻产业发展困局,发展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的有力手段。项目的实施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了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为一批企业打造“绿色食品牌”提供了技术支撑,提升了粮食供给保障能力,也为实现云南省农业现代化,打好水稻种业翻身仗奠定了基础。同时,该项目作为2018年启动实施的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中首个完成验收的重大项目,高质量的项目执行情况和全面完善的验收工作也对类似项目后期的结题验收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