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在中医药、生物医学、微电子、智慧城市物联网和材料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条件和成果具囯际先进水平。图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在做实验。澳门大学传讯部提供
国家教育部赠送的“博雅之璧”雕塑,象征中央政府对澳门教育事业的关爱与支持,也承载了澳大的校训精神和“大博”“大雅”的人才培养理念。澳门大学传讯部提供
【看点】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横琴方案》)等,为澳门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澳门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该如何看待和抓住这些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澳门高校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记者就此专访了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
记者:您怎么看《横琴方案》的意义?
宋永华: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不仅是推动落实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央支持澳门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大礼包”,有利于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将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内涵。
记者: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就迫切要求建成与湾区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世界领先水平的湾区高等教育。您认为该如何提升大湾区整体高等教育水平?
宋永华: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一流的科研和教育,为湾区发展提供持续的创新发展动力。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优势互补、协同和融合发展是必然的大趋势。
2020年12月,教育部和广东省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其中具体提出了五大任务,包括探索“学校+”办学模式、探索建立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体系、强化大湾区高校科研协同创新、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打造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枢纽等内容。这为澳门高等院校参与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也为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未来需要多方不断创新,合力推动具体项目的实施。
对于澳门高等教育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发挥好澳门特色“一国两制”的优势,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大湾区发展所需。澳门的高等教育也可通过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发展,尤其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
记者:您认为澳门大学有哪些优势?在全面配合澳门特区参与建设大湾区过程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宋永华:近年来澳门大学发展迅速,是大湾区西岸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拥有三间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澳门唯一一所在横琴拥有校园的大学。2019年澳大在横琴设立产学研示范基地,在智慧城市科技、先进材料、微电子、精准医学等领域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和条件。2019年澳大倡议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联盟”,集合西岸城市的科教力量,切实推动澳门、大湾区西岸以及整个大湾区的持续发展。
聚焦西岸,共建湾区,澳大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一是充分发挥澳大的办学特色和国际化优势,延揽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二是加强澳大与内地,尤其是大湾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项目;三是聚焦地区发展所需,不断完善和建设澳大的科研战略布局,进一步建设好澳大横琴产学研基地,联动内地高水平的科研资源,融入内地更广阔的产业市场,加强科研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力争在大湾区西岸建立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心;四是积极探索大湾区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共同推动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建设。
未来,澳大将以“立足澳门,共建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发展定位,积极配合国家和澳门特区的总体部署,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主动作为,提质科研创新发展,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持续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实现澳大整体水平的飞越和提升。
记者:大湾区科教合作有哪些挑战?
宋永华:粤港澳三地的经济、文化、法律制度和行政体制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客观上使三地高等教育协调和融合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大湾区的教育合作,一来需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二来需要时间去进行探索实践,需要更多创新的思路和空间。大湾区各地政府和院校需要积极主动应对挑战,保障教育和科研合作项目的推行和实施。
记者:传承爱国爱澳核心价值,是澳门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入推进“一国两制”的重要保障。澳门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宋永华:面向校内学生,澳大主要透过“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重点做好宪法和基本法教育、中国历史文化等通识教育,加强学生对国情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及认同。澳大还与内地高校多次成功合作举办国旗主题交流及升旗活动,并积极推动学生参加各类内地考察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更深入认识祖国。
面向澳门社会,澳大近年成立了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开设了中国历史文化硕士学位课程,培养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相关人才,并通过与澳门本地的中小学合作,成立澳门中小学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澳大宪法与基本法研究中心,面向澳门不同部门、机构和团体开展宪法与基本法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推广,并通过编写宪法与基本法的相关教材,为澳门的爱国爱澳教育提供优质的教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