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双减”,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自今年9月起全面启动“科教导师团”计划,联动“家校社”,打造覆盖“全频段”的科教服务网络,以丰富广大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标,助力区域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需求,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再提高,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让学生家长“有得选”
“线上不间断,线下选择多”。依托“童创空间”线上慕课平台,少科站实现了线上学习“全天候”、365天不间断。对接线上资源,线下公益化课程学习也拓展了宽度和广度,贯通率达到50%。“线上学习、线下体验”的科创素养培育新模式,让更多杨浦学子在科普学习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慕课平台全天候,社群空间可互动
慕课平台现设立了机器人、模型、电子、生态等十大课程类别,上线了19个长课程、65个短课程、共计197个微视频,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在兴趣的迁移完全自主的同时找到乐趣,培养志趣。
不断丰富和完善中的线上学习功能,让更多学生在开放共享的学习社区中掌握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可在“童创空间”的社群学习交流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少科站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定期开设线上直播教学活动,回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公益课程开足量,阵地活动实打实
本学期每周五下午至周日,少科站共开设了98个线下公益化学习课程,如智能家居、机械工厂、趣味游戏编程、机器人制作、仿古模型制作、探秘八大行星、数码板绘创作等。为了助力“双减”,10月份起又增设了每周二至周四下午16:00-17:30的课程学习段,并采用线上预约方式报名,以最大限度满足区域青少年科普学习需求。
除了公益科技课程学习之外,少科站的科普特色阵地活动成为“双减”后的又一道风景线。
“杨浦少年科普科幻笔友会”作为区少科站组织的学生俱乐部,每月都组织一次主题沙龙,内容围绕科普热点探究、科幻作品赏析、创作技巧分享等展开,为学生推介科学新知、开阔科技视野。“周末天文台”则通过每月一次的天文科普讲座、天文相关制作、天文观测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天文知识,激发对天文的学习兴趣。
让基层学校“能匹配”
“供给分层级,需求全覆盖”。为满足学校的课后服务多元化需求,少科站增设了周二至周五的“供给式自选”课程进校园。在调研、汇整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向各中小学发布了课程“菜单”,设立“普适-探究-培优”三级体系课程目录,在助力“双减”的同时,与学校携手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
普适级助力科技社团“零突破”
自2020年开始,少科站新增了“三合一跨学科组合课程”,作为针对薄弱学校的“科技强校课程”配送到校, 以中原路分校为试点,助力学校科技社团“零突破”。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少科站进一步整合了已有资源,在常年坚持的下沉学校项目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普适级课程系列化”,形成了科普类课程20类102课时,活动类课程21类22.5小时,以供学校进行选择。
探究级实现星级社团提质增量
针对已有一定基础的学校,或者是有星级社团提质增量需求的学校,少科站则提供更具深度的内容,初步形成了科普类课程6大类27课时,活动类课程6大类7小时,以供学校进行选择。星级学生科技社团是学校开展特色科技活动的抓手,少科站希望通过一系列探究级课程和活动帮助学校实现社团进一步提升。例如,天文活动《地球和它的邻居们》配送到校,帮助民星路小学天文社团在校本教材基础上拓宽视野、提升深度,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内容与体验。
培优级促进科创培养稳中有升
“双减”加速了杨浦青少年“科创项目孵化”进校园,少科站进一步结合培优级课程与活动,通过各类创新课题辅导,启迪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技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树立学生合作意识,培育具有创新能力、有志于从事科研事业的后备人才队伍。
让社区家庭“都受益”
“站校馆协同,科教辐射广”。少科站一方面将自有的品牌活动带进社区、街道,同时也借力区域高校、专业机构、科普场馆专业队伍,凝聚助推区域青少年科学素养持续提升的外围力量。
特色科普进社区
“月月趣味观”系列活动每月举办一次。活动下沉社区,融合多学科知识,是一个汇集“点滴小妙招”、打造“科普无死角”的“生活大百科”讲堂。活动以直观有趣、简单易学、方便实用的方法展现各种生活场景中的科学常识和巧思妙用,解读基本的科学原理,让青少年学会正确的科学方法。
“节能小当家”青少年家务秀擂台活动从少科站阵地延伸至本区各街道社区,由少科站提供特色科普活动菜单和时间,供各社区选择,并由双方协商确定实施。活动立足于智慧生活、低碳环保、劳动技能,通过亲子互动、同乐共学,将劳动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滴之中,还将陆续走进杨浦区各个街道,掀起家务劳动新热潮。
高校场馆共育人
“院士薪火进校”系列活动让院士及其团队走进中小学校园,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点燃科学梦想,让科学薪火代代相传。9月17日,活动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举行启动仪式,红外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应邀来到现场并作主题演讲。今后将有更多的院士及其团队走进校园,崇尚科学将成为新时尚。
中学生“陶瓷工艺科创”项目是以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为引领,上海理工大学化学系教师为指导,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为基地的三方合作。11月16日,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举行了三方签约仪式。本项目将探索一种高校、少科站和中学合作的青少年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联合培养模式,并向全市各中小学社团辐射,让素质教育在“双减”背景下落到实处,并得到更广阔的的拓展和延伸。
双休日和暑假期间,少科站组织各校科技社团开展科技人文行走活动,先后带领学生进入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航空科普馆等科普场馆,让学生通过亲身走访体验一场场科技探究之旅,了解相关科普知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双减”政策落地,对少科站而言是挑战更是契机,少科站将紧紧围绕杨浦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和科创人才培育目标,与基层学校紧密合作,合理使用时间与空间,全面推进校园创新文化形成,不断优化杨浦青少年科创教育生态环境,为杨浦“双减”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