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科教 > 正文

全国两会,家长和老师的期盼能实现吗? | 科学教育

聚焦两会

2024-3

科学教育

在全国两会上,家长和老师对科学教育的期望成为了讨论的热点。他们期盼着能够通过改革和创新,提升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整理,一起来看——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万物皆可研究,哪怕是农村地区也充满了科普的资源,每一块泥土、每一朵鲜花、每一片晴朗夜空都是我们科学探索的好机会。

不少学校对科学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科学知识教育上,存在把科学教育等同于高科技教育的问题。而按照这一科学教育的思路,不要说农村地区学校,就是很多城市地区学校,都缺科学教育资源,没有懂高科技的科学教育教师,没有让学生接触高科技的科学实验室,以及校外的科技馆资源。这显然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开展。

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学校办学存在应试化、功利化倾向,部分学校不重视与升学无关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需要学生参与、体验科研活动,而最基础的科研活动,是做科学实验,但由于高考不考实验,因此一些学校将学生“做实验”变为“讲实验”,只要求学生记住实验步骤、实验器材与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这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灌输,而不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观察,进行探究式学习。原因是,学校担心学生做实验耗费时间,同时担心做实验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不做实验,不但节约对实验建设的投入,也不影响学生考试。对待验证性实验的态度都是如此,就别提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自主探索了。

二是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教学,缺乏多学科交叉的意识和行动。科学教育并不只是科学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是所有学科教学,都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当前很多创新都源自交叉学科。科学教育也不只是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劳育、美育、体育,也可促进学生的科学教育。我国高校在综合素质评价面试考察中,会给学生出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题目,诸如为何在加油站不能打手机,为何不能把一只整生鸡蛋放进微波炉,制作松花蛋的化学原理是什么等,这就是和生活相关的科学教育。

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挑战,教育不是让学生学习掌握人工智能技术,而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倪闽景委员在“委员通道”中表示,拔尖创新人才有三个共同的特质,第一很自主,有行动力;第二对某个领域特别有兴趣,很专注;第三特别有韧性,能坚持。无论考试成绩好坏,都是能培养这三个素养的,这是教育真正的价值与力量。显然,开展科学教育,需要学校打开思路,以“自主”“兴趣”“素养”为核心,设计科学教育内容,创新科学教育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 裴红霞:推动科学教育教学与实验一体化,加大考试评价中的实验考查

裴红霞发现,目前中小学在科学教育中存在教学与实验相分离、讲得多做得少等问题。有些学校日常教学在教室,实验课在实验室;有些学校则是“知识集中讲、实验集中做”。她注意到,我国中小学普遍是教学楼和实验楼单独建设,科学老师讲知识,实验员负责学生实验,很难实现教学与实验一体化。

裴红霞建议,一是要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要从教学与实验一体化抓起。比如,把原有的实验室改为理化生专业教室,实现理化生教学、实验一体化。二是要加大实验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占比。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三是要加大考试评价中的实验考查。比如,考试命题上要适当增加实验能力考查的比重,避免学生重知识、轻实验,单靠死记硬背、机械刷题来提高考试分数。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教师 胡海娟:将教师科技培训纳入学校评价机制,广泛开展各级各类科普志愿活动

胡海娟建议,逐步建设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科学教育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将教师科技培训纳入学校评价机制。将小学、初中、高中科技特长生取得相应国家级、省级成绩纳入升学体制,将科学教育纳入教师职称和各级教育系统教师评优体系。

此外,她谈到,中小学要积极响应各级教育部门和科协系统号召,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级各类科普志愿活动,建立互联互通互助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安庆师范大学校长 彭凤莲:广泛搭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平台,设立实践活动专项经费,加快学校设施设备配备

当前青少年科技创新还存在社会畏难情绪大、动手实践缺乏、科学教育时间空间受到压缩等实际问题。

为此,彭凤莲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加大力度改进中小学课堂实验教学。实验内容方面,将科学教育实验与工程技术教育融合,学生可以参与实验设计和实践探究活动。改善实验环境和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活动成效,着眼长远,建章立制,促进实践活动序列化、规范化、课程化、长效化。

二要搭建科技创新学生成长平台通道。结合“双减”,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探索主题实践活动途径,广泛搭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平台,编制从小学到高中、全学段贯通的校本实践课程。优化师资队伍学科结构,动员和组织科技专家、教育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统一聘用具有科技特长的专业人员、高校专家等担任学校科技教师或科技导师。鼓励区域内各类科技场馆、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与学校积极合作,提供场地支持和其他活动支持。

三要形成运行良好的长效机制。围绕“科技普及、航天航空、新技术”等主题,组织学生兴趣小组、科技创新社团,设立实践活动专项经费,加快学校设施、器材、设备的配备。建立健全实践活动风险管理机制与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建设严密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安全防护网。强化学校发展的特色取向,加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舆论氛围。开展科技创新特色校园评选,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中学教育集团联合党委书记 王淑英:建议构建城乡一体化“30分钟科学教育圈”

“政府、大学、研究机构、社会、家长力量没有聚合起来,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兼职较多,乡村学校存在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优问题。科学教师的队伍规模和师资培训工作都需要加强。”

王淑英建议,首先,要建立“科学+顶层设计”,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在她看来,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形成合力。同时,要解决优质科学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优质校、科技示范校和青少年科技馆的问题,建议家校社一体构建学校科学教育+校外教育资源融合模式。

其次,加强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资源的建设与开放,形成“课后服务科教资源清单”,让中小学生在30分钟内即可到达公益性科普文博场域或空间。还要加强以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小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真正为乡村学校校内科学教育的资源补充、实践空间拓展等提供有力的常态化支持。

再者,在教育师资方面,要打造“科学教师成长”家园。一方面加强在岗教师科学培训,另一方面则要引导科学教师积极参加驻地大学学术会议、驻地名企业的产品发布会等,拓宽科学教师的眼界与格局。同时,可引导更专业的家长、院士、工程师以校外科技辅导员身份参与到课程指导中来。

在课程内容上,要打造科学+课程。利用国家+校本课程(拓展实践课程+拔尖创新课程)给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科学发展的需求,并积极协同社区建设社区学院,建共享科学书屋、科普区等,让学生无论在校园还是在社区,都能潜移默化受到熏陶。还要引导高校、科协、名企业等向下辐射带动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增加社会力量的投入,让前沿科技普及到青少年中。

最后,要利用好评价指挥棒,创新考试评价。强化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增加实验探究的考试要素,从机械刷题中解放学生,让更多有科学天赋的学生有科学实践探究的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刘林:防范科学教育变异,造成新的“内卷”

前中小学科学教育仍存在顶层设计不够精细,规划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重视程度上热中温下冷,社会共识有待进一步凝聚;课程、教材等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创新;存在科学教育资源开拓不够,社会力量参与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规划先行。由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新时代科学教育发展专项规划》,要具有可行性且要体现新时代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将其纳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教育强国系列支撑之一,充分发挥顶层设计规划、引领作用;在顶层设计中要建立相关制度,防范科学教育变异,造成新的内卷。

二是营造氛围。开展科学教育宣传推广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阵地作用,同时动员在家长、学生中有影响力的社会媒体参与其中,形成有利于科学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广泛共识。

三是完善体系。立足新目标新要求,重新修订中小学科学教育教材,创新课程体系,并督促各校落实教材、课程配套实验实训条件,避免“黑板上做实验”,提高吸引力和培养水平。

四是拓展资源。针对科学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建议将科学教育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必有项目之一,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公益性科教机构(科技馆、博物馆)参与科学教育的表彰制度,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更多普惠服务;同时合理制定科学教育购买社会服务的价格标准,灵活运用招标、邀标、定点采购等形式,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参与到科学教育中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644108

(编辑:萧鼎  审编:AD)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