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绍兴诸暨市卫生健康局收到喜讯:该局从全省89个县域医共体建设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2019年度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在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诸暨属厚积薄发者。去年3月,诸暨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中心医院三大医共体蓄势发力,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卫生院住院病房建设、急救设备设施标准化配置、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建设全覆盖等。
短短一年半,诸暨如何从“后发位”奔向“领跑位”?诸暨市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楼云成认为,秘诀在于诸暨卫健系统生动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卫健版——以不断提升老百姓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满意度为目标,构建覆盖全市的“共建共治共享”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夯实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重病不出市”的健康基石。
织网联动
诸暨市三大医共体,由当地三个县市级医院为牵头单位,将其他医疗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分别纳入这三个单位管理,通过重新组合构建,形成三个具有整体性的全新医疗组织架构。一个医共体相当于一个“医疗集团”。
9月10日,诸暨市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骨科医生王炜坐诊应店街分院,在王炜处就诊多次的村民老孟欣慰地说:“以前要转几趟车往大医院跑,现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
每周四,都是王炜到医共体分院上班的日子。总院任命王炜为应店街分院外科业务主任以来,分院的外科手术由他亲自操刀,CT、胃镜等仪器操作也由他作技术指导。
“除了王主任,另外每周三还有总院的高血压专家刘胜新、糖尿病专家方少均,与我们全科医生一起坐诊全专科门诊。”应店街分院副院长金芝仙说,医共体成立后,专家来分院上班有了归属感,乡镇群众也有了更好的医疗体验。
诸暨三大医共体运行以来,平均每个月有156名像王炜这样的医共体牵头医院专家在分院上班,平均每个工作日有32名中级以上医务人员在分院排班工作。“医共体内部人员下沉激励机制和同质化技能培训机制,大大激发了员工下派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诸暨市卫健局医政科科长张赟华说。
有了人才支撑,硬件随即跟上。为加强分院硬件配置,2019年以来,诸暨市合计投入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医共体乡镇分院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设备购置,实现全市17家乡镇卫生院住院病房、中医综合服务区、急救设备设施标准化配备“三个全覆盖”,分院全科医学、中医药、急救等医疗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数据显示,2019年,诸暨基层首诊率达65.88%,同比增长2.28个百分点;牵头医院下转14297人次,同比增长311%;成员单位上转71021人次,同比增长265%。
医共体“健康网”的织就,也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筑牢了基层网底。疫情发生以来,诸暨市三大医共体统筹资源、统一排班,形成从前端防线到后端救治的高效网络。复工复学时,以医共体“牵头医院专家+公共卫生专员+基层院区医生”为配置的数百个健康指导团,服务企业7505家,指导学校313所。
拓宽服务
近日一早,在诸暨市中医医院医共体赵家分院,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几位患者正在进行康复训练。这家位于山村乡镇的康复中心设有16张床位,配备直立康复训练床、下肢功能锻炼器等康复器材,可容纳8至10人同时进行训练。
去年起,诸暨三大医共体17家乡镇分院相继设立康复机构,探索“康复分中心+”服务新模式,让早期有康复训练价值的残障人士从医共体牵头医院出院后,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康复服务。为鼓励“回乡镇做康复”,诸暨市落实康复专项补助,2019年补助服务435人次,落实专项费用152.18万元。
康复门诊成为乡镇“新刚需”,心理门诊的入驻则是对乡镇群众的“心关怀”。当下,社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医院越来越重视心理门诊建设。随着医共体功能拓展,心理门诊开到了诸暨乡镇。
“我感觉生活都亮起来了。”最近,62岁的老何到诸暨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山下湖分院睡眠心理门诊就诊,总院心理专家陈国统常与他交流,让他感觉身边多了位知心人。
老何被睡眠障碍困扰多年,常感觉浑身不适,有人认为他得的是“心病”,可思想传统的他说什么也不愿去看心理医生。去年10月,山下湖分院院长杨迈青告诉他,卫生院开了“睡眠门诊”,不妨试试。经陈国统诊断,老何患的是躯体症状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经过4次治疗,老何的不适症状明显减轻。
“乡镇群众其实对心理服务有很大需求。”杨迈青说,医共体成立后,总院专家经常为分院联村医生团队进行心理护理培训,并为全镇200多名精神疾病管理对象调整动态治疗方案,使得心理健康服务深入到村一级。
此外,还有一些更具创新性的医共体外延服务。岭北镇地处山区,赋闲在家的妇女不少。去年,诸暨市中医医院医共体为当地妇女开展生活护理照料、长期卧床病人护理、专科病人护理等技能培训,为培训考核合格的妇女提供医共体单位护工岗位。目前,已有63名山村妇女通过培训走上岗位。
打通智治
57岁的老楼因“心悸半月”到诸暨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应店街分院住院,但住院后症状一直没有缓解。分院内科医生随即请医共体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胜新进行远程会诊,通过流畅的5G信号,刘胜新作出会诊建议:“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建议转总院进一步治疗。”
这样的远程会诊,分院每月都要开展五六次,依托的正是诸暨已建成的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平台。
去年,诸暨市卫健局将“智慧医生”掌上平台嵌入浙政钉系统,医生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可在线查询病历资料等信息,并可以对疑难病例发起跨科室、跨院区掌上会诊,将上级医院专家服务“搬”到乡镇卫生院,摆脱了看病就医的时空限制。同时,借助全市统一的影像、心电、超声、病理、消毒供应共享中心,实现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的资源共享。
互联网思维还被应用到更多方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诸暨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村级的重要手段。2019年,该市三大医共体总院与分院全面依托“互联网+”开展签约服务工作,建立221个全专科签约服务团队,开设34个全专科联合门诊,目前已有44.84万诸暨人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即便是偏远山村的康复病人、精神疾病管理对象、特需群众等,也可足不出户享受医生到家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诸暨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暨南分院打造了家庭医生的“便携宝”——“云诊所”,通过医生和数据跑,实现了患者足不出村完成看病就诊、医保结算等工作。该模式日前正在诸暨医共体中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