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以前用的是旱厕,气味比较大,经过改造后,不仅苍蝇蚊子少了、环境清爽卫生了,‘方便’的时候也更方便了。”海门区正余镇新岸村村民季英俊望着改造一新的抽水马桶厕所,忍不住感慨道。今年,正余镇计划改厕3096座,截至9月底已全部完工。
近年来, 海门区遵循新发展理念,把民生事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压实责任、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力以赴把民生实事办快办实办好,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民生福祉显著增强。
居民乐享新生活
去年改造完的静海新村,曾经让大家闹心的问题都解决了:道路平坦了,下雨天污水不会到处漫溢了,停车也不再难了……海门2019年投资了5000多万元,对静海新村、春苗弄、江海路42号片区等9个老小区实施改造,改造内容在往年雨污分流改造、停车位改造的基础上,新增了外墙弱电线整理项目。原本外墙凌乱的电线现在用阻燃型橡塑保温棉管包裹,经过整理后沿着粉刷一新的墙体有序排布,不仅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还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美观度,这一举措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交口称赞。“小区环境面貌变了,大伙儿心情好了,也更加安居了。”居民许俊芳笑着说。
近年来,海门每年都投入千万元以上,持续改善老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今年,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社区了解实际情况,掌握居民改造意愿,多方集思广益,最终确定对长江新村、荣欣新村、海南秀山片、复兴新村、月亮湾小区、海西花苑等老小区进行改造,实施范围共计60万平方米,总投资3600万元。按照“一小区一方案”的原则,共列出56项清单,目前各项改造计划都在有序推进,预计12月底前全部竣工验收。
乡村颜值大提升
驱车行驶在S222常乐段沿线,一棵棵或低或高的树木挺拔地站立着,绿意盎然、错落有致;常乐大桥南北两侧,杂乱的沙石堆场不见了,两块刚刚平整完的土地一眼望去分外干净。不久,这里将被有花有树有水的滨河广场替代,成为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常乐镇把人居环境提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围绕“文化+旅游”特色发展定位,奋力干、巧妙干,促进了镇域环境持续改善。公共设施是村镇的“脸庞”,“脸庞”美了,更能为人居环境“加分”。目前,镇区垃圾亭全部重新刷漆,亭内电子屏幕完成检修,王川线沿线30余处分类垃圾桶统一加装外围墙;新划设停车位100个;3个公交站台刷新;常乐市场1处公共卫生间墙重新刷漆,平山、麒麟、农民街3个公厕加装扶手、斜坡等无障碍设施。
常乐镇是海门全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2018年,海门印发《海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根据方案部署,各区镇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域推进239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今年4月,省人居办发布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估情况通报,海门区相关工作受肯定。在23个位列第一等次的县市区中,海门榜上有名。常乐镇官公河村入选《江苏省乡村振兴案例选编》,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案例之一,其经验做法向全省推广。该区11个村庄从全国1000多个行政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千村万寨展新颜”系列活动。
重现水清岸绿好生态
“现在河道清理干净了,我们也可以到河边钓钓鱼、散散步了。”三厂工业园区居民张叔叔笑着说。原本布满密密麻麻的漂浮物、泛着臭味的青龙河,如今已经干净清澈,一些村民正悠闲地在河边新建的休闲步道散步。
海门区着力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系统思维,全域治理水系,把圩角河、青龙河作为重点,精致打造“两岸青翠、两坡青美、河面清洁”的样板生态型河道。
针对青龙河,围绕7个方面13项重点整改措施和两项自我加压任务,经过8个多月奋力攻坚,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河道沿线生活污水排口全面清理、接管,包括清拆“散乱污”企业在内共拆违拆破7.8万平方米,196家“六小行业”企业、17家无序畜禽养殖、11家“三场一站”、14个港口码头全部整改到位,水质达到消除劣Ⅴ类目标要求。7月2日通过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的实地销号核查。与此同时,四甲镇、常乐镇对青龙河东侧的沿河省道222线两侧进行了行道树修剪、补栽,以及杂草清理、草坪种植、花类点缀,使绿化“氛围馥郁、格局升级、品质提档”。
海门还对圩角河的海门河至青西河约5公里河段,高标准打造了临河绿化带、健身休闲步道以及几十处竹园景观带、临河观景台、休憩凉亭等园林型风景……
今年,全区共治理农村黑臭水体352条,主要问题涉及畜禽粪污、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或雨污混排、河道淤积阻塞、垃圾陈积等。截至目前,已完成治理226条,完成率64%,城区宏伟河、日新河、通沙河三条河道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也已进入攻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