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增进民生福祉 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市以“党建+颐养之家”模式建设的养老服务站点,实现“居家养老”,切实增加了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指出,南昌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提升就业质量

就业稳,经济稳。无论是扩大内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抓民生、保稳定,都离不开良好的就业支撑。为此,全会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构建城乡均衡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健全援企稳岗扶持政策体系;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困难人群就业援助机制,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优化自主创业环境,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完善失业风险预警和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完善基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着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需要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未来,我市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培育行动,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重视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分配格局。

加快教育现代化

教育是民生之基。“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奋力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健全中小学布点规划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提高综合高中办学质量,持续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发展特殊教育、专门教育。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等作出了重大贡献。“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加快建设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放开职业教育办学准入,探索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职业院校向职教城聚集,打造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全会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推进健康南昌建设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始终是幸福之源、强国之基。全会要求,“十四五”时期,南昌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推进健康南昌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卫生健康事业投入机制,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同时,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置,基本实现城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会的部署,积极对接全市‘十四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尽快编制完成‘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科学设定2035年远景目标,更好地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卫健工委书记、市卫健委主任雷强表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我市人民正快步走进长寿时代,养老需求日益增长。未来,我市将强化区域养老服务资源统筹管理,增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发展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推进公办养老院提升改造,补齐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持续加快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融合,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医养康养领域,高质量发展全生命周期、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创新和丰富康养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全面推进普惠养老城企联动试点,有序推广长期护理保险。

此外,我市还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县、乡、村三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多层次社会保障正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为此,全会提出,健全覆盖全市、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全面落实社保关系转移接续。贯彻落实国家统筹有关政策,稳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为特殊群体撑起“关爱伞”,未来五年,我市将加快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福康工程”,健全“老弱病残幼”特殊群众关爱服务体系;建立抚恤优待量化标准体系,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来源:南昌新闻】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