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四川崇州让生态优势成为发展底气

在喜爱休闲、热衷康养的四川人眼中,距离成都市中心半小时车程的崇州街子古镇是理想的度假目的地。“感觉环境越来越好了,公园更多,绿地也漂亮,平时逛一逛、跑个步,都很不错。”来自甘肃省兰州市的游客赵国甫深有感触。

每年冬天,一大批来自各地的“候鸟老人”都会相聚在此,白天到登山步道游玩健身,晚上去露天温泉沐浴放松,古木参天的自然生态、静谧和谐的人居环境使人流连忘返。

“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崇州,不仅拥有雪山、森林、湖泊、草地等多类自然景观,岷山晴雪、茂林镜湖、河川古镇等交相辉映,而且也是野生大熊猫离成都最近的栖息地,其生态价值和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既是崇州的亮点,也是发展的底气。为此,崇州以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监管“升级版”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重点区域、断面和点位实行严密监控预警,切实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科技赋能4.0模式上线

“数据跑路”,实现一企一策、精准对接

2020年,依托城市治理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优势,崇州市自主开发的大气“数智环境”监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环境监管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迭代升级,为全市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数智环境”平台界面上,可以看到崇州各镇(街道)、工业园区、重点企业、人口密集区等点位的空气质量,并且不同指标分别标注了相应的颜色,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直观地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开展排查、督导。

借助后台强大的分析、处理能力,结合气象部门上传的风力、降水等数据和未来气象变化趋势,大气质量的数据不仅可以反映当前的实时情况,更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做出预测,实现智慧分析、智慧处理、智慧干预。

崇州还把全市2900余家生产场所的类型、规模、生产工艺、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等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并与综合执法等部门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数据模型,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建议。

通过“数智环境”平台,结合遍布全市的微子站,以镇(街道)、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等为梯队布局的数据收集系统,崇州将片区空气质量及污染来源“定位”至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并向涉及的管理部门、镇(街道)推送。排放合规的企业则被纳入“白名单”,开启“免打扰”模式,实现精准调度、依法管理,依法保障合规企业的权益。

从过去“眼看鼻闻”的1.0版本,到“烧杯试管”的2.0升级,到“监控网络”的3.0时代,再到如今“数据跑路”并实现“一企一策、精准对接”的4.0模式,崇州生态环境工作实现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监管的迭代升级,赢得了“全国生态环境治理优秀城市”的荣誉称号。

跨界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多元融合,推动复工复产绿色发展

“数智环境”平台的应用,不仅使崇州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等各部门的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全面落实环保主体责任、进一步深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创造了条件,同时还得益于其多元融合的跨界发展,对带动当地电子信息、智能家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在去年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阶段,成都市崇州生态环境局积极强化涉疫医疗污染物全过程监管,对医疗废水、主要河流、饮用水水源等进行动态监测,规范医疗废物处置。并对全市68个涉疫重点单位开展检查指导726家次,出具监测数据1万余个。

同时,崇州开通涉疫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压缩85%审批时间,豁免235个防疫物资项目审批。在企业复工复产期间,完成全市475家小微企业环境治理“义诊”帮扶,对企业“严管”并实行“一企一策”,确保环保达标、生产提速。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崇州市共排查固定污染源企业7300余家,完成排污许可信息登记2497个,申领排污许可证354个,为360个项目进行了网上备案,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坚决“说不”。此外,崇州2020年度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按期完成整改,省、市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基本完成,全市至今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故,这些成绩的背后,数字化支撑功不可没。

接下来,崇州将坚持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工作的核心与关键,全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以技术提升、业态更新等推动工业污染治理提质增效;以新能源布局、重点行业整治、绿色建筑推广、环境质量监测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水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确保水陆统筹系统治理;以土壤污染治理、土地质量监测等守护土地资源,全力夯实城市发展的生态优势。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