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东大街楼侧停车区域设置为街道自治停车场
今年上半年,东城区受理市民热线诉求9.6万件,平均响应率96.40%,解决率90.97%,满意率91.98%,综合成绩全市排名第三,拖欠工资、居家养老保障问题、群租房、预付式消费退费问题等诉求量下降超过10%……东城区近日亮出上半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成绩单,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多项民生痛点难题得到缓解。
东城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陈献森介绍,围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东城区不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变革和创新,紧紧围绕“每月一题”,依托“接诉即办”机制,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上下功夫,办好群众身边的事。东城区主动加码,结合市级“每月一题”计划,在27个问题基础上,结合东城区工作实际,把违法建设、房屋修缮、物业服务不规范、供暖,4类主题10个问题增补进来,形成“27+X”清单。
有了这个“纲”,东城区打出“组合拳”。顶层设计上,成立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每周组织相关部门对接诉即办“每月一题”进行调研和召开推进会。为了压实责任,这些问题明确了10个主责单位和49个配合单位。主责单位按照方案、计划和清单列出重点民生项目清单。为掌握工作动态,东城区还创建“每月一题”周报,对28个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下发未解决和不满意问题台账,对问题台账持续跟进,督促落实。
陈献森重点介绍了东城区在“每月一题”工作中探索出的“一网情深”工作模式,“一”即建立一套动态适应的体制机制,区级高位协调督导,层层传导压力;“网”即依托网格一体化平台,线上线下全面收集群众诉求、分级分类纳入网格化管理平台流转处置、市区统一考核评价;“情”即推广应用亲情工作法,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和难事;“深”即深入开展主动治理,对共性问题集中力量予以突破,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带动一类问题解决。这套工作模式日渐成熟,成为破解难题的利器。
上述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陈献森给出一组数据,2021年上半年,东城区受理市民热线诉求9.6万件,其中市级有效回访3.3万件,平均响应率96.40%,解决率90.97%,满意率91.98%,综合成绩92.80,全市排名第三。部分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比如拖欠工资问题,6月份相比1月份解决率上升25%。房产中介、垃圾清运不及时、街头游商占道、养老机构收费、下水管道堵塞、群租房、停车秩序差等一批久拖未决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难点问题诉求量有所下降,截至6月底,房产中介、拖欠工资、养老机构收费和服务问题、居家养老保障问题、普惠幼儿园入园问题、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问题、预付式消费退费问题下降超过10%,成效明显。
在这些成绩的基础上,陈献森介绍,东城区下一步将坚持“回头看”,巩固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此外,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把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典型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化下来,探索形成一批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机制,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案例
缓解停车难 新增共享停车位814个
家住东城区崇东大街6号楼的张静,以前每天的下班时间要提前出门,给孩子占车位,如果没占到,孩子就得碰运气找车位,小区狭窄的院内,车辆双向行驶,转一圈颇费周折。
张静所在的崇文门东大街6号楼和8号楼,始建于70年代,共有720户,并未建设地面或地下停车场,现有车辆240余辆,停车需求极大。这不是个例,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胡向军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区居住类停车位7.8万个,居住停车泊位缺口5.6万个。全区90%以上居住区是严重缺少停车资源的区域,特别是历史文化街区、平房区和老旧小区,停车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小区周边道路停车资源不足问题被纳入“每月一题”,重点攻关。胡向军介绍,东城区在多个方面对症下药,其中在深入挖潜建设停车设施方面,对居住区内部资源进行挖潜,因地制宜新增车位,对有条件的既有停车设施进行“平改立”等;在积极开展有偿错时共享方面,今年上半年,东城区新增共享停车位814个,其中朝阳门银河SOHO地下停车场新增90个、崇文门外街道哈德门广场新增50个、东华门街道普度寺地下停车场新增50个,缓解居住区停车难问题;在扎实开展停车居住认证方面,进一步挖潜、开放城市道路路侧停车资源,截至目前,共开放98条道路的6598个车位,供给居住停车,完成10640个居民车辆认证工作。
具体点位的停车难问题也有了破解之道,东花市街道城管办副主任刘畅介绍,针对崇东大街的停车问题,东花市街道购置了楼侧停车场进出道闸,并安装摄像头,设置保安岗亭,让居民有地儿停车。街道还主动和区城管委协调,将此处楼侧停车区域设置为街道自治停车场,并引入专业停车公司进行管理,还将小区内的双向行车道改为单向道路。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小区的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张静也终于摆脱了日常“占车位”任务,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文/记者 李泽伟 摄影/记者 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