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日照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创新兴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战略,聚力突破“9+3”改革攻坚,不断增加民生投入和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努力解决事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实现日照精彩蝶变,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日益展现出鼓舞人心的幸福模样。
市民在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沙滩游玩。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在这里,中小学生在学校可以享受午间集中配餐和课后延时服务;年轻人可以在“数字日照”中享受便捷生活;老人可以在爱山东·日照通App“长者专区”预约挂号,搭上“数字快车”,可以在养老服务中心吃免费午餐……一件件“硬核”的民生大礼包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无论在教育生活、出门办事,还是在医疗健康、文体旅游等诸多日常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坐标”,切实感受到“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
在便捷精致的生活中,感受幸福的日常
如何办好民生实事,为市民托起稳稳的幸福?2021年,日照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增加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用“城市大脑”赋能城市管理,让群众感受到最有品质的幸福。
幸福之于日照市民,是生活更加便捷。
有件事让市民孙先生至今难忘:2021年12月16日,他到昭阳路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忘记带婚姻证明,本以为白跑一趟,没想到民警登录“无证明办事”服务系统后,很快就从市民政部门调取到其婚姻信息。
建设“无证明城市”给市民带来极大便利。截至2021年底,2898个项事项实现“无证明”办理。而其背后的技术支撑就是2021年6月28日上线运行的日照城市大脑。目前,城市大脑接入全市146个系统、31家委办局的860项、35亿条有效城市体征数据,建成50多个应用场景,现已初步实现“一屏观全市、一网管全市”。
为了让数字赋能更加惠及民生,日照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听民声、走流程”,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爱山东”日照分厅应上尽上,着力构建“全域城市服务生态体系”,深入打造“24小时不打烊”掌上政府,“阳光速办”成为日照市靓丽新名片。
幸福之于日照市民,是生活更有品味。
在日照市海洋美学馆城市书房,市民在看书。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2020年5月31日,自日照市第一处城市书房在海曲公园“揭开面纱”,目前,已在社区、学校、商圈等人流密集区域建设41处城市书房,连同5家国家一级图书馆、5家国家一级文化馆、2家国家二级博物馆,共同打造出“15分钟阅读文化圈”。
氤氲着书香的日照,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近日,外地游客李静“打卡”日照海洋美学馆的城市书房。面朝大海、手捧图书的诗情画意,让她对日照有了更新的理解:“一座热爱读书的城市是令人尊敬和向往的,日照给我的感觉是欣欣向荣,蕴含着蓬勃的发展潜力,但又有自己的文化特质,这一点很迷人。”
这是航拍的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该绿道长28公里(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而且,日照市还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一批百姓家门口的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交通等公共设施投入使用,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日照市正将发展成果更多地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公共服务向多样化、品质化迈进。
幸福之于日照市民,是生活更有保障。
立春不久,田野里还有些萧瑟,但是莒县阎庄街道伦家当门村惠民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活着,“在这干一天能挣一百呢。”一位工人说。
在莒县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招贤玫瑰基地,工作人员抱着基地生产的玫瑰合影。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得益于经济复苏,直播带货、平台经济等蓬勃发展,以及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18万人,增长3.1%。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0.2%。
在疫情之下,去年日照市就业物价基本稳定,显得尤为可贵。统计显示,去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8%。八大类消费品“六升两降”。
正是身边的一个个“小确幸”,让市民切身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绽放出美丽的笑颜。
在“一老一小”的呵护中,感受生活的温暖
一个家庭,“一老一小”是全家人的牵挂。一座城市,如何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日照市交出了幸福的答卷。
2021年以来,日照不断健全“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政策体系,推动养老托育服务发展的标准规范、支持政策以及配套改革措施等日益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不断增长,一项项暖心举措,一次次贴心服务,老百姓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在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小学,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代班老师指导学生们学习泥塑制作。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针对孩子放学时间早、家长不能按时接管的难题,2021年以来,日照市全面推行城乡义务教育阶段集中配餐服务、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让家长们的操心事变成暖心事。在2021年教育部确定的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中,日照市课后服务的做法在全国推广。
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民生质量”、满足“民生期待”。聚焦幼有所教,去年新建成投用学校、幼儿园33所,新增学位1.34万个。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省最高,184所未建食堂学校全部集中配餐。
在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小学,同学们在背诵课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春寒料峭。走进普天安泰福彩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一股暖意涌上心头。这里不仅提供助餐配餐,还开设了康养理疗、棋牌等休闲娱乐服务项目,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年龄大了做饭很麻烦,现在能到长者食堂吃顿热乎饭,再和大家聊聊天、玩玩乐器,真是享福!”70岁的居民孙大爷感慨。
在日照,这样的养老服务中心已全面开花,其中,岚山区已实现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市新建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925处,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家门口“乐”享晚年生活,安度幸福人生。
2月27日,在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黄家峪村养老服务中心,两位老人边剪纸边聊天。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此外,去年日照在扎实办好20件省定民生实事基础上,推出了15件市办为民实事。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创建标准化卫生室1630个,建成提升国医堂55处;增加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扎实推进日照站客运设施改造、老年大学等30多个社会民生重点项目;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92万方,日供水量突破60万方。供热入网面积突破7000万平方米。完成改造老旧小区160个,建成棚改安置房4.29万套。
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日照将生态作为立市之本、发展之基,生态发展已经深深嵌入城市肌理,成为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日照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市民生活更舒适了——
图为无人机航拍碧海蓝天下的日照市。李大伟摄
蓝天常驻。2021年,日照优良天数为303天,同比增加10天。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改善13.9%和7.8%,其中PM2.5降到31微克,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碧水长流。连续两年共投入21.9亿元,完成主城区624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建设提升市政管网130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5处;建成35个镇生活污水管网配套、15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劣Ⅴ类水体全面清零;日照水库入选全国首批18个美丽河湖提名案例。
图为五莲县九仙山梯田美景。新华社发
生活更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外增“颜值”、内修“气质”,省级美丽乡村达到110个;五莲建成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两区两县全部创建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
芳华日照颜值更高、气质更佳,一幅更加山清水秀的生态画卷呈现在市民面前——
在五莲县潮白河中下游的白鹭湾河段,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的天鹅由“稀客”变成了“常客”,5只大天鹅和27只小天鹅在此安家越冬。在莒县沭河和五莲县洪凝河,也常有成群的白鹭在嬉戏、飞舞、觅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
五莲县白鹭湾畔天鹅在嬉戏觅食。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生态日照的魅力,让市民的幸福感更加丰盈。新改建公园绿地140处,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超过40%,越来越多的街头绿地、口袋公园让市民“转角就能遇到绿”,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我们的城市简直就像古人诗句中的意境呀!”这是一位市民在朋友圈晒出的“日照蓝”,道出了很多市民的心声。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着眼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日照市坚持用群众的获得感来衡量城市发展质量,持续增加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让群众感受到最有品质的幸福,努力让群众的笑容成为日照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