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民生 > 正文

疫区保民生要为社会力量留足空间

(图片来源:东方IC)

梁嘉琳/文4月7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陈通承认,因为疫情防控,在商超、菜场还无法正常营业的背景下,电商平台末端配送能力也明显下降,导致“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矛盾突出。前一天,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期间要求,打通小区配送和群众服务“最后100米”。

在社区封控期间,面对部分社区遭遇“抢菜”“断药”“就医难”风波,民间自救力量正在崛起。一位300户左右的中小型小区居民发布了《上海社区防疫志愿者工作手册》(民间共创版),图文并茂地解答了“如何解决信息通知困难?”“如何提高排队核酸检测效率?”“怎样分发食物?”“如何解决隔离期间的宠物问题?”“志愿者怎样脱掉防护服?”

除此之外,多批网友自发在腾讯文档、石墨文档接力编制封闭小区内衣食住行全方位的生存攻略。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将不同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商业平台发布信息浓缩为一张《魔都疫情购药就医攻略》的思维导图。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民间担当、民间智慧。

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对一个城市有机体进行休克式治疗,急需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能力。因此,疫情防控指挥部无疑十分需要充分吸纳“外脑”的合理建议,特别是注重团结临床医学、自然科学以外其他领域的专家力量。举例而言:针对不同规模小区“最后一公里”的保供应问题,需要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引入工程思维,哪怕小到一个社区居委会,也需要工程师设计实施方案;为临时兴建的方舱医院解决人力调度问题,公关会展公司的经理往往比一名行政干部更有经验;处理封闭小区里外交人员、外籍商务人员的防疫管理问题,国际法学者与律师则能辅助设计既不简单粗暴又能有效管控的方案。

上海作为国家经济中心,“三高”(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人群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白领阶层高达上千万人,人才储备不是问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4月6日在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也强调,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在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中发挥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的优势,在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上展现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的作为。

然而,在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部分地方干部机械执行上级命令,关起门自己决策拍板,不擅长发动群团组织、非政府组织(NGO)提供专业支持,人力有限、能力有限、精力有限,捉襟见肘、拆东补西、越忙越乱、有苦劳无功劳。

社会力量是独立于政府、商业的“第三力量”。近日,在上海部分封闭小区短暂出现物资短缺,无法通过电商平台、线下门店采购生活物资的情况下,部分居民又回到了在业主微信群以物易物的原始阶段,自发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战时计划经济”的短板,在扩充资源、增援人力、提供更多可行选择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瞬息万变的疫情形势,为社会力量留足生存空间,正是为不时出现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问题再加上一道保险栓。同时,当部分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与趋利避害的人性出现背离时,需要在法治之外强化德治和自治的力量,基层自治可以推动城乡居民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为此,笔者向上海市提出建议:一是充分挖掘智力资源,将“智力捐赠”与物资捐赠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市委市政府以“揭榜挂帅”方式滚动发布问题清单,广泛动员全市甚至全国的专业人士为应急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建言献策;

二是充分挖掘人力资源,除继续保障公安、医疗、快递员等特殊工种持有“特别通行证”进出社区正常执业外,授权非涉疫小区的医务社工、志愿者、新近毕业的医科生解除封禁,尽快加入到核酸检测、密接管理等工作队伍,用于确保援沪医疗队、本地基层工作者能够定期轮休,以充足免疫力严防交叉感染。

三是充分挖掘网络资源,用活用好业主微信群、患者组织社群、学会协会商会等成熟社交网络,避免新建工作网络导致延误时间、新增行政成本;避免空降外行干部管理工作网络而措施失当、民意反弹;对疫情防控、民生保障不力的工作网络负责人,及时撤换,优胜劣汰。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