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民生 > 正文

石家庄市“共同富裕迈新步,民生福祉大跃升”工作综述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老旧小区蝶变成为“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的美好家园;各具特色的街旁游园让人们体验到“出门进园”的惬意;面貌一新的小街巷展示了城市的层次、品位和内涵;“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了生活品质;普惠性民办园推动“幼有所育”转向“幼有优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正式揭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向前迈进坚实一步……

一项项民生工程竣工、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化作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清单,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切实增进了人民群众福祉。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共同富裕迈新步,民生福祉大跃升”的奋斗目标,注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持续补齐民生短板,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让人民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心办大事 书写共同富裕答卷

把人民的“急难愁盼”事儿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幸福感”扛在肩上。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收入乃民生之源。实现城乡居民增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今年,我市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行动计划(2022-2025年)》,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提高站位、积极推进,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更加优化,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变得更鼓、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多。

在城镇,深入开展了“兑政策、强服务、增收入”专项行动,着力保障和提高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技能人才工资收入、社会保险再分配收入、稳定就业岗位收入、农民工群体收入。在农村,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按照我市提出的“到2025年全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5万元”的目标,今年以来全市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3元,增长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3元,增长3.7%;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9元,增长5.7%。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年来,我市大力扶持就业创业,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从政策、资金、项目、环境等给予多方面全方位支持,就业帮扶精准有效,为稳住就业基本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844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70.75%,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3667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2130人。

创业创新增添活力。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倾力支持创业创新工作,出台了税费减免、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等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一大批创业者乘着“政策东风”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一大批极具创意和发展前景的创业创新项目在石家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委、市政府紧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目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体系,组建市、县防贫中心17个,乡镇防贫工作站195个,村防贫站点3951个,确定网格员2.4万名,全力提升监测能力,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全市无一人一户致贫返贫。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我市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计13.12亿元,比去年增加3亿多元,谋划实施了帮扶项目783个,积极开展平山、正定、灵寿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建设,争取上级资金1.25亿元,平山县西柏坡镇全力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正定县塔元庄村加快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发展动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中,石家庄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为共同富裕书写更大的“福”字。

用情办实事 打造百姓惬意之居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寄托了百姓心中最朴素的期待与梦想。片砖片瓦,筑起了美好家园。

一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消除“老”“破”“旧”,群众从“忧居”到“有居”再到“宜居”,老百姓的脸上乐开了花。

走进新华区中化宿舍小区,焕然一新的面貌让人眼前一亮。5栋居民楼干净整洁,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分布清晰,老人孩子在休闲广场各得其乐……让人很难相信这是建成于1995年的老旧小区。

“小区这一年的变化太大了,以前小区外墙残旧、道路坑洼不平、废旧物品随意堆放、基础设施年久老化,住着堵心闹心。现在道路平坦、环境整洁靓丽、配套设施齐全,住着开心舒心。”社区居民杨凯说。

和中化宿舍居民一样开心的,还有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前太保居民。“村里进行改造真是件好事儿,我们都特别赞成,不仅能够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还支持了城市发展!”前太保村的许建和说,他每天遛弯儿都来瞅瞅新房进度,希望早日住进新家园。

改善居住条件既是百姓的心声,更是最大的民生,惬意栖居是每个人的向往。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补齐老旧小区功能短板,让老旧小区改造焕发新活力。在2021年改造提升了645个老旧小区的基础上,今年全市共计改造956个老旧小区,涉及21个县(市、区),目前已全部进场施工,力争9月底前全部完工。

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市委、市政府坚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棚改安置房,优化户型设计、严格工程质量监管,有效改善群众住房条件。2021年,我市棚户区改造工程任务5989套,建成12141套,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今年,我市棚户区改造任务为新开工22399套。全市上下毫不放松盯紧任务目标,明确时间节点和相关要求,确保改造任务有力推进,力争10月底前完成今年任务。截至目前,已开工20290套,完成年度任务的90.58%,建成11648套,完成年度任务的104.4%。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城中村改造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大力发扬“实干兴石、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以等不起的责任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城中村改造中,市委、市政府广泛征求百姓意见,将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纳入改造内容,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并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手续办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目前,按照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标准确定的9个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均已完成拆迁,回迁区安置房正在加快建设中。

身有所居,心有所安。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真正让民生工程得民心。民生工程的持续实施,不仅让城市大变样,也同样惠及广大农村百姓,让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都有了极大提升。这其中有大手笔的擘画、大动作的落实,更有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改善的是居住条件和环境,凝聚的是民心,彰显的是城市温度。

用功办要事 彰显城市方寸之美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补齐民生短板。建设魅力之城,石家庄每天都在变美。

石家庄围绕省会建设发展定位,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家园,一座魅力之城款款而来。

“以前去最近的公园也要走很远,现在家门口就有了游园,幸福感倍增。”家住香榭里花园的孙逊几乎每天都会到小区附近的光影园遛弯儿,说起身边的变化,她赞不绝口。

一年来,我市大力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努力打造留得住美好记忆、有温度、有品位的绿色开放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增进群众福祉,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筑牢绿色根基。大力推进街旁游园建设,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增绿、补绿提质等方式,建设了一批小而精的街旁游园,逐步提升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亲近绿色、享受自然。

截至目前,省会已有新建公园、游园在内的50余个美丽省会城市绿化项目完成建设并对市民开放。如今,在街头巷尾,一个个街旁游园各具特色,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美好。市民在街边游园里健身、遛弯儿、聊天,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传球、过人、射门……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市民徐鸿斌和球友们在子龙体育公园足球场玩得不亦乐乎。“你瞧,这球场多棒!草坪非常舒服,还有专业的灯光设施,晚上也可以踢。”徐鸿斌说。除了足球场,子龙体育公园内还有乒乓球台、篮球场等设施,可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我市利用拆违腾退地、公园绿地、街旁空闲地以及城市广场等,规划建设了一大批球类运动场地,这也被列为石家庄市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今年计划建设200个以上的球类运动场地,目前已建成投用81个。球场建成后,大家赞不绝口,健身热情日益高涨,有效满足了广大市民特别是球类运动爱好者的健身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活力。

走进长安区金丰市民生活服务中心,只见菜、肉、蛋、奶、果等种类繁多,市场内干净整洁,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海报随处可见,高标准蔬菜农残快检室前贴着当天抽检的蔬菜检测结果,让大家吃得更放心。

小市场,大民生。我市将便民市场建设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以改善民生、促进消费为导向,新建和提升改造了一批“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便民市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着力打造集生活多样性服务功能和“互联网+菜篮子”于一体的智慧型便民市场,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更便捷、更智能、更多样化的便民生活服务。

一年来,我市大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市民感受到了浓浓的幸福感与自豪感。截至目前,新建和改造提升15家便民市场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6家已竣工试营业,9家正在加紧施工;5家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家已竣工试营业。15家便民市场和5家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预计11月底之前全部建成投用。日前,商务部发布《关于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评审结果的公示》,石家庄市位列其中。我市将继续着力构建便民生活圈、打造便民服务链、提升民生幸福度。

市委、市政府还推出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举措:清理规范停车场,大量增加免费、错时停车泊位;打通规划道路,畅通城市运行“微循环”;全面整治提升小街巷,打造精品街区;拆除2210万平方米私搭乱建和违章建筑,维护城市建设秩序和环境……一个个实打实的创新举措,让群众真正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用力办好事 赋予生活幸福之味

一条条民生新政实施见效,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幸福生活,触手可及、清晰可见。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周密部署,以空前力度推进各项民生保障工作,绘就了一幅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载体功能的客观要求,更是推动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召开了全市科技、教育、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跃升总体方案》,明确了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任务路径。

主动融入城市新发展布局,优化高中资源布局,依托市一中、市二中等优质名校,在二环外规划建设高水平优质高中群。2022年,石家庄一中实验学校、石家庄一中滨河学校和石家庄二中铭德学校,以及藁城区、鹿泉区高中学校项目等一批现代化、国际化优质高中学校建设全面启动。

通过优质园办新园、优质学校办学区,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学区管理制改革、建立优质普通高中学校与薄弱县中结对帮扶和捆绑考核机制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一年来,办好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优质特色的普通高中教育成为教育系统的主要任务。截至目前,今年计划建设的13个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全部开工,9所已完成主体建设;109所义务教育学校新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31个项目已完工。仅今年前8个月,全市就创建了105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增普惠性学位1.9万余个,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学生暑假免费托管服务试点工作,报名参加学生达到13035人次。2022年,全市高考总体成绩实现全省领先,高分段学生人数位居全省首位,教育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和民办教育普惠优质、均衡和多元化发展有了明显提升。

为搭建高水平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市政府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市本级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合作开展“石家庄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借助国教院的高端平台与资源优势推动石家庄市培养名师名校长,构建新时代教育高端人才培养体系。

我市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跃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实健康保障。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石家庄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增进了群众健康福祉,让省会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更足更有保障。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挂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并正式开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市妇幼保健院挂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石家庄医院”,有效带动和提升了我市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对外合作实现了新跨越;市、县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全覆盖,我市省级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全省占比第一,深化医改取得了新成效;市传染病应急救治中心、市慢病防治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个新建迁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三院创伤救治中心、市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等重点项目全面施工建设,医疗资源扩容取得了新进展;累计建成了15家社区医院,27所乡级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达到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3972所村卫生室、16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基本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跃上了新台阶;建成了50个高水平国医堂,组成50个中医高级职称专家团队实施“一院一特色”对口帮扶,依托6家二级以上中医院推广实践效果突出的中医适宜技术33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迈出了新步伐;建成1个国家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区)、5个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区)、14家省级健康促进医院,健康石家庄建设开创了新局面;扎实有效推进为全市14周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这项民生工程,据统计,全市有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意愿的14周岁女孩56144人,目前已经全部完成第1剂次接种……

“这就是政府派人给我们安装的家庭养老床位。你瞧,和医院的护理床一样,可升降,有护栏,还配有‘一键式’呼叫系统呢!”说这话时,古稀老人曹改芝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我市持续推进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着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2022年,石家庄市作为全国首批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试点城市,按照“专业机构+适老化改造+信息化改造”模式,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安装建设3500张家庭养老床位,完成3964户特殊困难老人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任务,极大地缓解了城乡家庭养老的难处,解决了不少家庭的后顾之忧。

锚定民生之急,兜牢民生之底。我市着力实施婴幼儿照护试点示范工程,全市25个婴幼儿照护试点已全部通过市级评估。同时,积极做好托育机构备案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备案婴幼儿照护机构达到199个、最大托位数达到25481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2.39个。

民生一小步,幸福一大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的接力棒不断传递,久久为功,用小实事累积成大民生,一幅幅温暖幸福的民生图景正在石家庄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