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第十次“双先”表彰大会召开,山东检察机关2个集体和3名个人分别荣获“全国模范检察院”“全国模范检察官(检察干部)”称号,6个集体和8名个人被最高检记一等功。1月6日起,【榜样的力量】推出特别报道,对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进行展播,敬请关注。
今天,鲁检君带大家走近被最高检记一等功个人——青岛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刘凌云,了解她的先进事迹。
她是检察公益诉讼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承办的案件十六次获评省级及以上典型案例,她三年内两次代表山东省检察机关参加全国比赛,取得一个“业务标兵”和一个“业务能手”荣誉称号,她曾荣立省级二等功、嘉奖和市级三等功,获评山东省“最美公务员”,她就是青岛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刘凌云。
求真务实
用实绩诠释初心使命
2015年7月,青岛被列入检察公益诉讼全国第一批试点地区。刘凌云主动发扬敢为人先、知重负重的拓荒者精神,认真钻研业务,以较短时间实现了市级检察院公益诉讼新突破。面对调查核实难、事实认定难、鉴定评估难、庭审应对难问题,主动与行政机关沟通、与鉴定机构对接,取得了良好办案效果。
在一起社会公益组织针对某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达标,污水溢流入胶州湾问题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刘凌云主动请缨,积极与审理法院沟通,推动以司法确认的方式将1100万元损害赔偿金的70%投资到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中,并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推动行政机关联动整改,促成3.4亿元资金扶持,助力企业提标改造后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实现了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3次勇夺全国、全省竞赛标兵能手,7次收获最高检、省级、市级表彰肯定,是她用执着、智慧和汗水浇铸出的成果和答卷,是一名公益诉讼检察官精湛业务素养和良好精神风貌的体现。
担当实干
用拼搏检验履职尽责
公益诉讼往往具有涉及领域广、责任划分难度大、问题形成时间长等难点堵点,刘凌云以专业素养和韧性精神,主办公益诉讼案件77件,领办、参办基层检察院公益诉讼案件1017件。
青岛某处滨海型河口湿地被建筑垃圾填埋,群众反映强烈,刘凌云与办案团队积极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针对该河口难以定性为湿地等问题,组织17次专家论证,进行33次现场勘查,分析研判十余年来的湿地卫星斑块演化资料,最终由专业机构出具湿地认定报告,经向辖区政府发出生态修复检察建议,政府投资4200万元,通过异地补偿方式实现了300余亩受损湿地的修复工作。该案被最高检评为全国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以及“十佳”检察建议。
在承担青岛市检察院自身办案任务的同时,刘凌云勇于担当,在参与办理最高检交办的南四湖专案中,和同事们风雨兼程,往返数十个码头核查防尘防污设备措施,走访了解渔民生产生活,并与行政机关座谈磋商,督促相关部门形成统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河段治理方法,确保了案件成功办理。
守正创新
用实践推动提质增效
把创新作为检察公益诉讼发展的主旋律,刘凌云以其丰富的办案实践和刻苦的潜精研思,逐渐成长为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的行家里手。
聚焦公益受损认定和修复责任落实这一公益诉讼办案中的共性难题,在全省探索采用专家意见认定损害事实,办理案件31起,为专家意见列入最高检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证据种类提供丰富实践样板。探索运用劳务代偿、补植复绿等多样化替代性生态环境修复方式,破解执行难问题,承办以劳务代偿履行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民事公益诉讼案,编写《关于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劳务代偿工作的暂行办法》,被多省推广学习,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
聚焦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检察质效,参与创新建立检察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协同机制,推动实现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1+1>2效果,最高检在全国16个省开展试点推广,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工作创新评审一等奖,总结撰写的《完善人大监督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研究》荣获青岛市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一等奖。
聚焦检察公益诉讼规范长效发展,编写《青岛市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实施办法》等10余份公益诉讼工作文件,多次被上级检察院转发推广;参与起草《山东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文件3份,助力公益诉讼规范化建设。
奋扬帆再起航,面对热爱的检察公益诉讼,刘凌云将继续努力,坚持初心不改,推动公益诉讼工作行稳致远。
原标题:《【榜样的力量】刘凌云:守初心耕植公益沃土 用匠心践行法治情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02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