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生态 > 正文

长江经济带改革开放新标杆:走进湖北自贸区

  4月1日,我国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统一挂牌,它们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地处中部的湖北自贸区,涵盖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近120平方公里,要在“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成为改革开放的“新标杆”。

  经济转型“试验田”

  “真正决定湖北未来经济发展路径的,是具有市场竞争力、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品质的产品、产业。获批自贸区后,湖北有更大空间推进产业升级,做强实体经济。”武汉大学教授邹薇说。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湖北选择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开展改革试验。其中,武汉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襄阳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宜昌片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产业及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建华认为,自贸区将通过自由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产业发展。未来,湖北把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有169项改革试验任务。我们将有序推进落实自贸区试验任务,确保各项任务措施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湖北省商务厅厅长邱丽新表示。

  对内改革“急先锋”

  湖北自贸区挂牌当天的发布会强调了湖北六个方面的改革任务,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湖北自贸区建设,不是做减免优惠的政策洼地,而是要做改革创新的制度高地。”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说。

  作为全程参与湖北自贸区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波表示,上海自贸区几乎所有对外公布的经验都是可以复制的,湖北不仅要学习上海,还要在做好政府职能转变、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良好市场氛围等制度性工作上进行更多探索创新。

  清明小长假后第一天,半月谈记者在东湖高新区公共服务中心看到,二楼的武汉自贸片区13个行政服务窗口,已开始办理业务。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夏华强介绍,该窗口可办理35个服务事项,其中商事登记、海关和外国专家局的相关事项,都是首次在东湖高新区接受办理。

  类似改革越来越多。依托自贸区的建设,武汉片区深化行政审批与服务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充分行使湖北省依法下放给自贸试验区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施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改革事项。

  对外开放“新高地”

  “未来,企业在自贸区内对进口原辅料进行加工,可以享受关外待遇。”谈起自贸区给企业带来哪些实在的好处,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于群不假思索地说。据介绍,自贸区省去入关药品注册、征税返税等环节,加工后可直接出口。

  4月5日,武汉片区挂牌首个工作日,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企业登记注册业务350件,150家企业完成注册审批。半月谈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前来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业务的,约两成是从事进出口业务。

  同时,在武汉片区内的特殊监管区域,都将实施“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通关监管服务模式,鼓励企业参与“自主保税、自助通关、自助审放、重点稽核”等监管制度创新试点。

  为了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武汉片区挂牌仪式结束后,东湖高新区就发布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国际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内容包括设立10亿元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打造全球一流国际合作服务平台等。

  此外,湖北自贸区的发展,将更多地支持本地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完善对外投资合作相关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推动企业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半月谈记者 陈俊)

(编辑:萧鼎)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