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天津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鸟更多了……”在天津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如此表述。
2019年,天津坚持“铁腕治污”,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PM2.5浓度保持在51微克/立方米。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0%,劣Ⅴ类地表水比例首次下降到5%,12条入海河流消除劣Ⅴ类水体;生态环境不断好转,四大湿地迎来200多万只候鸟……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成果,带来的是带来的百姓“绿色获得感”不断增强。
“拼绿色度”已经成为天津上下的思想共识。2020年,天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为市民建设一个鸟语花香、生态宜居的城市。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增强市民“蓝天白云获得感”
今年天津市将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全力打好蓝天、碧水、渤海攻坚战、净土攻坚战,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市民“蓝天白云获得感”。
“2020年,我们继续把群众的最关心、最关注的环境质量作为奋斗目标之一,综合统筹城市、农村两大领域,大幅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补齐生态环境整治的短板,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围绕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个重点开展,主要目的是实现PM2.5浓度在2019年的基础上持续降低,优良天数不断增加。争取12条入海河流全部入海河流稳定消除劣Ⅴ类水体。土壤方面,继续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固体废物进行的分类管理。”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苗加兴表示。
对于2020环保的具体工作,市人大代表、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表示:“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年’,我们继续围绕‘调结构、补短板’开展工作,全力推动产业、布局、能源、运输四大结构调整,力度不减、方向不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其中产业结构中,着力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问题,10月底前三家钢铁企业将整体退出市场,剩余四家钢铁企业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并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的改造,65吨以上的燃煤锅炉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交通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措施是‘公转铁’结构调整,并通过道路的串通实现交通畅通降低尾气排放,此外,通过法律法规、激励政策,鼓励大家用新能源车取代高排放车辆。”
加强生态修复 为京津冀再造“城市绿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津市七里海、北大港、团泊湖、大黄堡四大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随着天津生态环境的改善,仅2019年途经的候鸟就多达200万只,东方白鹳、火烈鸟等珍稀鸟类也成了常客。
p>“我们要把生态保护的内容在国土空间规划上一一落实,今后实现一张蓝图,确保生态保护工作有据可依。具体将推动实施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全面升级改造,加快土地流转和生态修复,生态补水等工作,同时,加快双城间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计划年内完成6万亩植树造林任务,为京津冀再造“城市绿肺”。强化153公里的海岸线保护,完成4公里海岸线修复、400公顷滨海湿地修复。”市政协委员、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勇表示,目前,天津正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针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天津将把湿地管理和提升老百姓的保护意识作为核心工作,加强与附近街道和居民的互动,爱护野生动物、爱护鸟类、爱护湿地环境。
对于“京津绿肺”的七里海湿地保护工作,市人大代表、宁河区区长张伟表示:“我们将对标‘北国江南’‘湿地水乡’定位,坚持‘留白、留绿、留璞’,加快实施‘十大工程’。全面完成80公里沟渠疏浚、18处鸟岛新建改造和1.6万亩植被恢复等工程,推进缓冲区地上物补偿清理,有效恢复湿地生态。落实核心区封闭管理要求,强化巡查巡护,强力保护野生鸟类,让七里海湿地成为生态保护的‘典范’。同时,推进潘庄124栋安置房全部竣工,北淮淀219栋安置房全部建成,正式启动生态移民还迁,推动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相互交融、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