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生态 > 正文

以生态系统理念创新引领实现城市治理目标

文/李军洋

建立“安全、健康、和谐、可持续”为成效的城市生态系统,要注重发挥生态与经济、社会的最大效益,助推城市在治理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此来构建我国城市现化代治理体系建设,积极应用于国家治理和城市治理的能力建设。

生态系统,广义来讲是指生命体之间生存、生产、生活,包括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寻求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特征。生态系统最早来源于生态学的理论,当今,早已经从传统的狭义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关系,发展为广义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人类社会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不仅是相通相连的,而且所追求的多样性特征也一样,都是追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可持续性;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之间,都是以命运共同体为指引,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体系之间的共生共荣,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系统。

城市本身也是一个广义上完整的生态系统,即由城市自然环境与物质、社会关系、经济活动和作为城市居民的人类共同构成。目前,城市管理已由单一的管理方城市政府,正在加速转向“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体系,由政府机构、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和利益相关方等多元主体,通过开放参与、分工协作、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实现城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而城市治理要实现的目标,必须是符合安全、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发展共赢的要求,让人类在城市中的生活更美好。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良性循环、全面可持续发展与共同繁荣为特征的总要求。坚持把握并善于运用生态系统思想,来构建我国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就是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总方向,以“城市生态系统命运共同体”为指引,以“多元共治”为方法,贯穿“安全、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治理目标理念,牢牢把握经济与社会环境发展共赢的要求,注重发挥生态环境效益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抓手,实现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治理目标。

“安全”的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治理成效的首要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城市治理成效之“安全”,包括四个方面:城市的社会稳定、法治化的城市和良好的治安、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安全、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保障力。城市治理的前提是政局和社会稳定,城市的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稳定,党的领导是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政治保证,同时加强基层社会建设,着力于打造“党建+服务”、“管理+治理”、“大数据+科技”、“常态+应急”等系统化、网络化、生态链式的全面综治业务,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成为重要抓手。法治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根本的保障,法治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依法治理就要求城市政府要依法行政,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得到有效实施,企业、公民和社会要依法办事,不能违背法律的要求;而治安良好,居民才能安居乐业,这也是城市治理法治化的成果体现。城市的生态环境对人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安全威胁,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城市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空气、水、土壤等生态污染治理,防止成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来自物质生产到消费端的安全隐患,如假冒伪劣的食品安全、人们从城市商务流通领域购买使用的物品、商品,其产生的质量安全,本身就会直接对人身安全产生威胁,对于城市治理而言,需要严把商品流通的质量关;至于生态环境安全,还包括城市生态环境的美好,如城市公园建设、城市绿化、城市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及城市废弃物的高效处理等;生物多样性安全,主要是控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界问题、维持城市运作与大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循环与代谢功能、维持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健康运行,满足现有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需求。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保障力,是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雨等突发事件时,确保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能力。

因此,要充分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就要实现社会稳定和法治化的城市运行,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警以及预先防范能力,使城市中的人能够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城市生活,将城市作为人类物质和精神家园。

“健康”是衡量城市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状态特征

生命体的运行状态包括了健康、亚健康、疾病、死亡等特征,在城市生态系统理念中,强调城市治理要建立建全以维护城市系统“健康”为目标的三大体系,基于生命体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保障救助体系,基于生态环境健康的城市空气、水、土壤以及废弃物防控处理体系。加强城市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城市居民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以及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应当成为“健康”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以城市居民健康作为生态系统理念实现的城市治理成效之一,就是一方面强调以保护居民健康为目的,对基础疾病预先处理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基础医疗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一个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运行状态离不开处理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以打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为核心,对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运行中的三大领域“大气、水、土壤”做好顶层规划,明确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措施,做到科学合理,预防和治理同时发挥效力,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健康生命体状态。

“和谐”是城市生态系统所追求的动态平衡

“和谐”在城市生态系统理念中,既包含有人文的概念,也具有公平包容的城市文化内涵,同时还强调城市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一种平衡关系。在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运行中,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

具体来说,体现在城市居民和政府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关系中的不同组织利益相关方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维护等。人文社会所追求的是“以人为本”,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等要素;“和谐”表现在人文方面,城市居民要有主人翁精神,也称之为公民精神,相互包容、相互关爱,和谐相处,充满亲和力。公平包容的“和谐”之义,则强调政府善治、社会公平、营商环境和社会福利;如,企业不仅是城市公共治理的主体力量之一,还是城市的企业公民,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谐”表现在,城市政府为企业的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企业通过自身的经营,依法纳税,创造就业,参与公益事业等形成城市治理过程中的良性互动;类似还有,企业提供就业平台,为员工创造收入来源,支付社会保险等措施,保护员工权益;反之,员工为企业发展,积极努力创造经济效益,从而形成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共生、共荣、共创的和谐。城市治理要符合生态系统中对于“和谐”的要求,还需要城市的政府能够做到,较高的公信力和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包括消除城市居民因为户籍与非户籍的差异化问题以及市民待遇等。在城市社会中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就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善于把握“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在科学认识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和谐共赢。

“可持续”是运用生态系统理念引领实现城市治理目标的源动力

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强调的是城市最根本的、最长久的发展能力,既要考虑城市资源要素和产业结构,又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打造城市长效的发展动力,源源不断的供给与再循环、再发展的运行机制。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实施可持续发展,就是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有机的统一,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相协调;实现宜居的城市,就要以城市作为生态系统的理念引领城市治理,要坚持“可持续”为内在的必然要求,促进城市走向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道路。

具体来看,城市要以生态经济先行,优先发展城市的生态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积极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一是,对产业结构动态调整,建立城市横向和纵向“生态链”式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化、低碳化的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交叉融合升级,支持生态建筑业、生态交通业、生态制造业等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开拓城市新业态;二是,构建生态农业发展体系,与跨界、跨业态为特征的产业相结合,注重新型生态产品的供给,积极拓展城市周边的特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基地,采取鼓励措施激发并满足广大居民的消费升级活力;同时对城市的生态资源和环境建立动态维护数据库,并对已污染的生态资源和环境进行生态修复,为城市打造生态资源成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储备;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紧密围绕城市现代化运行需要,构建物流、专业市场、服务外包等业态;依托城市各功能区特色和不同的优势,在现有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商业中心区等经济产业功能布局上,进行升级,形成生态圈发展,避免同质化、碎片化;四是,因地制宜,立足长远,采取一区一策,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结合城市实际,进行精准化、定制化企业服务措施,以市场为导向,支持不同领域的企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赢、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当前我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升级,这里提出以“安全、健康、和谐、可持续”为实现目标的城市生态系统理念,着眼于用生态思想来考虑问题的关联性,用系统工程的视角来分析治理内涵,希望以此筑牢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引领实现城市治理目标,从而更好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层面的现代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治理的方法,更好的服务于党和国家机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进程。

(作者系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专职副会长、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