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生态 > 正文

谷树忠委员:挖掘“生态红利”,助力绿色转型

“今年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和困难异乎寻常,压力和困难既来自国外,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也来自国内,更来自全球疫情大暴发的巨大冲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呼吁,面对国内外压力和困难,要保持绿色转型发展定力、优化生态环保压力、强化高质量发展动力。

“据调查测算,产品或服务的绿色生态转型至少会增值30%以上,甚至增值数倍,例如甘肃武威等地的某品牌小麦面粉单价是普通面粉的3倍以上,但因为节地、节水,市场反应依然很好。”谷树忠说,目前我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绿色生态旅游、绿色生态康养等绿色产品和服务供不应求,这种局面将长期存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增加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深度挖掘“生态红利”,是未来十分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坚定地保持绿色转型发展的定力,重点是两手发力,增加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谷树忠认为,挖掘“生态红利”,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他给出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几条路径:一是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包括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通过发展生态产业获得相应的经营收入;二是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资产,提供生态服务,并从服务对象处获得相应的生态补偿;三是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和服务,争取相应的财政转移支付,用以保障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四是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资产进行资产质押,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相应的,扩大或维系生产经营,进而获得绿色经营性收入。

“当然,‘生态红利’并非适用于所有地区。就目前发展态势而言,还只适用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让这些地区的百姓和政府真正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而是要吃得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有尊严。这类地区目前来看还不是太多,分布也不是太均衡,主要集中在森林覆盖率较高、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较好、草地资源较为丰富、草原生态较好的地区。”谷树忠说,其他地区还不应急于挖掘生态红利,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红利培育之上,也就是说要在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方面增加投资,先把“金山银山转化成绿水青山”。这种双向转化都有助于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另外,应该认识到,生态红利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取之有度、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决不能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一旦出现生态环境变坏、生态红利萎缩,就要调减生态红利挖掘的速度、规模。为此,要加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评价,加强生态资源资产动态监测评估,加强生态红利核算或负债表编制。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