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生态 > 正文

绿色发展必将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充分肯定了该村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出一条以保护生态环境来寻求致富之路的成功做法,第一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两山”理念在破解和回答“发展之问”,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式,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给出了系统而深刻的阐释。“两山”理念构筑起锦绣山河的“绿色高地”,从三江源到祁连山,从福建武夷山到浙江钱江源,祖国大地的绿色发展纷纷结出丰硕成果。

从发展哲学的视角来看,“两山”理念是绿色发展的价值引领和根本遵循。人们在发展实践中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追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这意味着“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发展实践中,只要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辩证统一起来,妥当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绿水青山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这就是说,只要找到“两山”转化的现实通道,生态环境优势就可以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从而助推绿色发展,在整体上提升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难破解的是生产、生活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在传统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往往会构成一对“两难”矛盾。面对矛盾,我们在发展中不能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采取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不能重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而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好环保优先政策,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进而实现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向两者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转变。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我国的现实发展实践中,“两山”理念引领下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效破解和回答了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发展,怎样在推进发展中有效地调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怎样有效缓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张力”等一系列“现实发展之问”层面的问题。在我国新时代新发展的征程上,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为助推发展进步释放出宝贵的生态红利。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系列的新发展理念,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之问”提供了卓越解答,成为破解和回答当代中国“发展之问”的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一重要的发展理念,不仅成就了中华大地上无数个“余村”脱贫致富和绿色发展的梦想,而且成为引领美丽中国建设乃至推动全球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价值引领和实践方略。

守护美好家园,助力绿色梦想,我们的美好家园理应是蓝天常在、青山永秀、绿水长流。展望未来,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牢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肃追责损害环境的违法行为,“诗意栖居”的宜人环境定会成为更普遍的民生福祉。

(作者:李一,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