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红隼在藏北高原上飞翔。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摄
栖息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黑颈鹤。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本报拉萨1月31日电(记者申琳、鲜敢)“十三五”期间,西藏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目前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5%。
“十三五”期间,西藏不断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设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西藏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排污许可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同时,西藏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296.3亿元,让更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
目前,西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7%,陆生野生动物种类达1072种,黑颈鹤、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数量增加,有5个市(地)、3个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今年1月24日,西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全票通过《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这是西藏首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法规,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1年,西藏将全面推行林长制,开展海拔4300米以下四旁植树,预计完成造林110万亩;深化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持续推进“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加强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推进雅江中游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01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