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生态 > 正文

护好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近年来,湖北省丹江口市围绕“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目标,统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国家“两山”实践创建基地。

“点水成金”

——推动绿色工业“强筋”

前不久,笔者走进丹江口市农夫山泉有限公司,公司有关负责人带领参观了企业生产饮用水自动流水线,他自豪地说:“我们公司上缴税收每年约两亿元,是丹江口市的纳税大户。”

据了解,农夫山泉三厂所在地原是一家化工企业,企业关停后转型做起了“水文章”。

2015年,丹江口水源地入围首批“中国好水”。近年来,凭借一库好水,水资源利用已经成为丹江口市支柱产业。优质的水资源吸引着客商前来投资,农夫山泉等多家水资源利用企业纷纷落户投产。

截至目前,著名企业农夫山泉在丹江口建成3家工厂,引进世界先进的高速自动化生产线,2019年产值超过30亿元,利税超两亿元,解决本地上千人就业。

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350万吨饮料及天然水的生产能力,使丹江口成为农夫山泉最具发展潜力和全国最大的饮用水生产基地之一。

通过多年努力,丹江口市初步培育了以汽车及装备制造、水资源利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柱的,符合水源地要求的产业体系。

其中湖北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氮氧传感器领域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量产高精度、高灵敏度车用氮氧传感器的本土化企业,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

“化绿成银”

——推动特色农业“壮骨”

每年11月底,在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习源柑橘交易大市场,一辆辆装运柑橘的农用车、大货车排满市场周边,一派繁忙景象。

笔者了解到,进入市场的车辆大多来自丹江口以北的河南、黑龙江、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内蒙古、天津、北京等地。

随着丹江口库区环库路等交通设施的修建,通村公路网遍布库区周边,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库区柑橘销售变得更加便捷。每年秋冬季节,大量的北方客商涌入丹江口收购、运送柑橘。

近年来,丹江口市坚持以现有产业为主、以种植业为主,重点抓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建设“百里生态农业走廊”。

目前,已形成30万亩武当蜜桔、10万亩清香核桃、6万亩武当道茶等特色产业,并相继引进水晶石榴、猕猴桃等名优特小杂果,建设小杂果基地近5万亩,基本形成了“山上经济林、库中有机鱼、库周武当桔”的产业格局。

丹江口市打响以“源头”“丹江”“武当”“水都”为核心的特色品牌20余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9个。拥有丹江口翘嘴鲌、鳡鱼、鳙鱼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有机鱼俏销北京、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武当蜜橘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年综合产值达6亿元,带动近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丹江口市还开发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茶、青砖茶、乌龙茶等武当道茶系列产品,圣和公司累计出口红茶600余吨。

“山水成景”

——推动全域旅游“活血”

丹江口市官山镇有个骡马沟村,过去村民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河沟水,供电无保障。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5000多元。

背靠武当山,骡马沟村以武当大明峰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为依托,做好景区配套服务。

村集体建起民宿客栈,扶持兴办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生态养殖业等。通过游客带动,山货走出了山门。骡马沟村100%农户住上别墅,成为旅游促脱贫示范区。

骡马沟村与景区联合共建,还辐射周边4个重点贫困村,普惠带动官山镇1.3万群众脱贫致富。

依托特有山水资源,丹江口市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以“中国最美山水公路”环库生态景观公路为纽带,围绕环城游、环库游、环山游打造节点精品,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丹江口市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全市A级以上景区达13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山水城市”和“国家旅游名片”。

目前,旅游业正逐步成为丹江口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市年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年度旅游收入达140亿元。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