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委改革办透露,四川省财政迄今对成功获得国家命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8600万元。
建立激励机制,是四川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17年国家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以来,四川已先后建成1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数量连续三年在西部地区领先。
除对获得命名的市县和基地给予直接激励,四川还结合自身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探索出一些“川味”特色浓郁的创建机制。如,乐山市峨眉山市探索建立《“绿水青山典范城市”指标体系》,构建起与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相匹配的空间格局;阿坝州九寨沟县创新出台《九寨沟县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涵盖生态制度、生态空间等6个方面,共70个指标,远超国家规定指标项目。
生态创建成果正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果实。眉山市洪雅县充分依托本地旅游资源和农业特色优势,着力打造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区、生态工业示范区、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区,推动林区变景区、农舍变旅舍、村民变股民;南充市仪陇县打造7万余亩蚕桑基地,通过“栽桑养蚕—桑枝蚕粪转化为有机肥—有机肥施用于桑园”模式,实现绿色种养循环,研发培育出“无印染、有霓裳”的七彩蚕茧;巴中市平昌县利用撂荒地、坡地,实施退耕还林种植青花椒,带动8万余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