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拉鲁湿地散步的市民。拉萨融媒记者 德吉措姆摄
每年的5月至10月,漫步在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拉鲁湿地)内,能看到许多早起锻炼的人群,有人面对着湖面做拉伸运动,有人结伴走在木栈道或石板路上,也有人拿着相机将远处的景色记录下来,他们三三两两,很是悠闲。
土登热杰是拉鲁湿地的常客,许多管护人员都认识这个老面孔。每天早上,他都会来这里健身锻炼,久而久之,与来得勤的一些市民成了朋友,路上碰见了还能聊几句家常。“我每天早上都会来这儿锻炼,这里面环境好,很干净,空气清新,管理等各方面也做得特别好。”土登热杰说。
除了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安全牢固的基础设施以及尽职尽责的工作人员外,拉鲁湿地保护区内的动植物也是吸引广大市民前来游览的重要原因。在这里,有21种常年栖息鸟类、6种候鸟,新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头鹞和白腹鹞等43种鸟类,植物则有芦苇和菖蒲等395种。为加大宣传保护区内的生态动向,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拉鲁湿地管理局还推出“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信公众号,为大众普及保护区内各类动植物知识,展示拉鲁湿地生态文明建设亮点,引导公众树立生态文明观。
拉鲁湿地管理局督查科科长阿旺扎西说:“开通公众号,主要想让大家通过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了解拉鲁湿地在环保工作方面的动态及动植物的科普知识,通过这个平台更加全面地认识拉鲁湿地。”
拉鲁湿地里生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而这一切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努力。据了解,拉鲁湿地内共有40余名一线管护人员,保护区内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7至8人组成的管护小组。每天早上8点,拉鲁湿地按时向市民群众开放,管护人员也会在这时进行分区清扫和日常巡护工作,包括检查动植物生长状况、围栏座椅是否损坏、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核心区域等。此外,专业人员还会对水质进行每月一次的定期观察和检测,确保湿地水质健康。
在拉鲁湿地工作了17年的巡护员普布扎西说:“跟以前比起来,这里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拉鲁湿地内有很多垃圾,也没有路,现在不光有了路,还修了木栈道,大家都特别喜欢来这儿散步。”
为更好地保护拉鲁湿地的生态环境,同时避免出现危险事故,保护区内设置了多个“珍爱生命,远离水域”“禁止烟火”“为了生态平衡,园内禁止放生”等警示标牌。管护人员每年需进行业务培训,还会抽取工作人员到内地相关单位进行交流、考察和学习,以增强管护人员对生态保护理念的认识,掌握更多、更专业的生态保护知识。
阿旺扎西说:“下一步,我们会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不断加强拉鲁湿地的保护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为拉萨的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