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生态 > 正文

守护生物多样性 展现云南生态美

腾冲森林公安救助的猫头鹰 本报记者 周灿 陈飞 摄

产于独龙江的雪山菜 本报记者 黄兴能 摄

高黎贡山海拔最高、纬度最北的热带雨林。 本报记者 陈飞 摄

9月29日,“COP15 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州市专场,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带来了3州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实践,共同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不懈努力的成果。

德宏州:向世界讲好中国生物多样性故事

这里是我国距离印度洋最近、受西南季风影响最大、全国水湿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也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这里是中国的“亚马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地貌组合,孕育了丰富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德宏州委常委、副州长王伟介绍:“德宏有陆生和水生脊椎动物1000种,全国每10种陆生和水生动物就有一种可见于德宏。发现高等植物6046种,全国每5种高等植物就有一种可见于德宏。”

在德宏的215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9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鸟类是当仁不让的“明星”。德宏共有鸟类716种,占全国品种的50%左右,线尾燕、花冠皱盔犀鸟、斑翅惊鸟、大长嘴地鸫等首次在中国正式记录的鸟类在此现身。

除了鸟类,德宏也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乐土。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菲氏叶猴全国最大种群、黑颈鹤最南记录点均在德宏,我国境内首次野外拍摄到的灰腹角雉也在德宏。8个植被类型、18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61个群落,让德宏成为我国森林资源宝库的黄金十字带。这里分布有我国纬度最北、面积最大的以阿萨姆桫椤双、东京龙脑香为代表的龙脑香热带雨林,生长着密毛兜兰、盈江羽唇兰等39种特有植物。

为使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更加有效,近年来德宏州推进“森林德宏”和“美丽生态德宏”建设,着力构建西南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先后制定了水源保护、村庄规划等地方性法规,建立生态环境违法与其他违法行为的诉讼衔接、联合调查、联席会议、案情通报、信息共享等机制,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德宏州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目前,德宏共建成3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34个州级生态文明村,人人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已形成。

“十三五”时期,德宏州通过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整治地表水断面水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恢复城镇面山损毁植被,严控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加大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通过这一系列保护措施,全州森林面积持续上升,覆盖率达71.84%。推进自然保护区升级,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了系统保护。5年间,德宏州共发现13个植物新物种。

近年来,德宏发挥宣传力量讲好生态故事,先后与美、英、缅等国媒体合作拍摄《共饮一江水》《天行情歌》等纪录片,《未至之境·秘密丛林》被翻译成43种语言在172个国家播放,用5种语言在40余家中外媒体平台讲述的《云南菲氏叶猴种群添新丁11只猴宝宝迎新年》《“护鸟”就是护住“金饭碗”——云南石梯村生态脱贫经》等故事,总阅读量超4亿人次。记者 吴沛钊

怒江州:峡谷秘境 绿色宝藏

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四山”绵延千里,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纵贯其间,“四山夹三江”构成了秘境怒江独有的高山雪峰,峡谷险滩,造就了独特的垂直自然景观和立体气候,也让这里拥有不少稀有的物种。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全州87.74%的国土面积是林业用地,61%的国土面积纳入了生态红线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州市。仅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就达32.41万公顷,占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0%。全州有高等植物6000多种,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1种,被誉为“自然地貌博物馆”“生物物种基因库”“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种子植物模式标本产地”。

随着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全州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高等植物群落、重要风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怒江金丝猴、滇金丝猴、光叶珙桐、须弥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种群得到稳定恢复,其中滇金丝猴种群增至450只左右、怒江金丝猴种群增至250只左右。先后记录到滇桐、红鬣羚、云猫、亚洲金猫等新记录物种,拍摄到野生水鹿、灰腹角雉、黄腰响蜜鴷等物种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新物种和新分布记录种不断发现,保护物种数量持续增加。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傈僳、怒、普米、独龙等22个民族世居于此,共同守护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怒江州副州长李义军介绍,怒江州统筹造林绿化、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等工程,以怒江、澜沧江流域生态修复为重点,全面推进国土山川补绿增绿。目前,全州累计完成营造林建设87.75万亩,义务植树700万株;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38.67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6万亩;完成“怒江花谷”生态建设23.77万亩,打造了58个花谷示范点;实施“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完成造林13万亩。全州森林面积达1726.19万亩,森林蓄积量达1.86亿立方米,持续保持“双增长”。

31045名生态护林员身体力行保护生态环境,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821.78万亩。同时,新增公益林补偿面积2021.4万亩,核桃、花椒等木本油料产值达1.16亿元,草果、中药材等林下经济产值达7.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林业收入从2015年的2015.04元增长到2020年的3242.53元。

高山峡谷,水碧山青。怒江州将紧紧围绕把怒江建设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的目标定位,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重点,以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为引领,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怒江州制定了《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到2022年,初步建成以高黎贡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25年,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地调整和整合优化,初步建成最具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夯实怒江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根基。记者 殷洁

保山市:守护好山好水 共建绿色家园

地处横断山脉南端,澜沧江和怒江干流穿境而过,青山含翠、气候宜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造就了保山境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动植物资源。

中国的白眉长臂猿之乡、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8年,保山市获得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腾冲市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2019年,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善洲林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0年,昌宁县获得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

“生物多样性事关未来发展和群众福祉,是大自然最厚重的赠礼。”发布会上,保山市副市长张云怡介绍,保山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建设美丽保山、筑牢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屏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实施生态工程为依托,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努力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全市呈现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绿色发展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现的良好态势。

守护好绿色家园,保护濒危动植物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保山加快生态修复,全市建成自然保护地7大类14个。

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建立了4847.9公顷生物走廊带,破解生境孤岛化和破碎化的世界难题,被中外专家高度评价为创新生态修复与近地保护方式成功的典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1.22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6.87%。成立4个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建立野外巡护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网格化”管理,强化珍稀动植物资源管护力度。

高黎贡山森林茂密,生物种类繁多,是我国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各种各样的生物共同成就了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

云猫悠闲地散步林中、黑熊跳入水塘惬意洗澡、白尾梢虹雉深情高歌、白腹锦鸡和白鹇结队觅食、豪猪举家外出“旅游”……红外相机还频繁拍摄到熊猴、赤麂、斑羚等多种野生动物。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从专家眼中消失多年的野生动物频频现身,许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中有升,生存状况不断改善。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行动背后,展现了保山开展珍稀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丰硕成果。

一些新物种不断被发现。近年来,云猫、青头潜鸭、玉带海雕、水青树等新物种不断被发现。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以来高黎贡山共发表新物种627个,是云南发表新物种最多的地区。

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由于保护力度的加强,全市24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到严格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也不断增加,其中鸟类由419种增加到706种;昆虫由1690种增加到2000多种;菲氏叶猴从4群130只增加到8群300多只。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惠民红利不断释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温润保山将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一条将“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人与自然和协发展之路。记者 胡梅君

声音

筑牢滇西生物生态安全屏障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明彦:

保山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越,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

保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牢牢守住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让“青山常驻、绿水长流、碧空白云、万物欣荣”成为保山永恒不变的靓丽底色。

怒江金丝猴成为生态名片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护局副局长何晓东:

自2011年发现怒江金丝猴以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保护与科研领导小组,并成立了20人的专业巡护与野外监测队伍,持续开展巡护、监测,深入开展怒江金丝猴保护与科普宣传。同时,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理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同开展怒江金丝猴研究。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怒江金丝猴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种群数量从刚发现时的一群100只左右上升到现在掌握的两群约250只。

下一步,怒江州将通过创建高黎贡山国家公园、提高怒江金丝猴监测科技水平、开展怒江金丝猴跨境保护等措施,使其栖息地得到永久性保护,使怒江金丝猴能够无忧地繁衍生息。

共同打造鸟类天堂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刘阳: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巨大的海拔落差塑造了多物种的垂直分布,各种森林植被类型、湿地生境,为鸟类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生境。

“天时、地利”是基础,“人和”是关键。德宏极高的鸟类多样性吸引着学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观鸟者进行长期探索。20世纪80年代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开展了野生动物资源的长期监测,特别是近年来采用先进监测手段,有了许多重要发现。大量的观鸟者和自然生态摄影师的到来,也为德宏的鸟类资源调查贡献了许多影像资料。(记者 胡梅君 吴沛钊 殷洁 整理)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