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生态 > 正文

守护秦巴生态 助力绿色崛起

在陕南安康汉水之滨,秦巴山间,常年活跃着一支“生态环境卫士”——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安康督察局,他们通过日常督察、专项督察、例行督察和“回头看”等方式,创新督察模式,探索督察方法,提升督察效能,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是护航安康高质量发展的一支“绿色劲旅”。

“帮扶式”督察,既有“硬度”又有“温度”

“近4公里的进场道路损毁严重,车辆驶过尘土飞扬;生产工棚未封闭,粉尘跑冒滴漏无组织排放;开采过程扬尘污染严重……”这是石泉县金新建材有限公司在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专项督察中,被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驻安康督察局点名交办亟待整改的问题。

面对需耗费巨资整改的难题,企业负责人开始对问题整改有抵触情绪,曾几度想放弃整改,丢下烂摊子停业,一走了之。

安康督察局倾心聚力帮扶,先后多次深入企业“结对交友”,耐心倾听呼声,同企业负责人“拉家常”,第一时间与石泉县政府协调整改事宜,主动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渡难关,科学制定整改方案,多渠道筹措整改资金,经过多方努力,石泉县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修建了一条长度3.88公里、宽4.5公里的四级混凝土水泥路面,解决了企业道路运输扬尘污染,方便了沿线数十户村民的出行。同时,企业对厂区所有设备更新升级,地面全部硬化,生产工棚按要求全部封闭,整个厂区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还被石泉县政府确定为“绿色矿山”创建对象。

这只是安康督察局“帮扶式”督察的缩影,类似石泉县金新建材有限公司从生态环境督察中“转危为安”“浴火重生”的案例还有很多,特别是对安康市439家在册矿山、228家无主矿山、40座尾矿库的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进行常态化跟踪问效,及时督促立行立改,对各类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的做法已经成为常态。

“跟进式”督察,既利“当下”又惠“长远”

在安康中心城市东坝片区独栋楼房顶端有一处“植物花园式”水厂——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厂,虽是寒冬腊月,这里依然繁花似锦,生机盎然。一个个围池上,各种绿植肆意生长,花草连绵成片,树木枝叶繁茂,成为城市角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座城市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厂变身城市后花园,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安康污水处理厂问题整改成果之一。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厂采用第五代下沉式再生水系统技术,建成后出水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高品质的再生水成为安康城区第二水源。

督察问题整改,重在跟踪问效。自2020年10月以来,安康督察局在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核查中,积极探索“预瞄式选题、全程式递推、闭环式整改”的跟进式督察机制,多次到安康江南再生水厂调研督导问题整改质量,积极与安康市有效衔接,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传统的污水处理厂由“负资产”转变为“正资产”,变“邻避”为“邻利”,统筹整合了安康中心城区排水、雨污分流、污水处理、中水利用等14个子项目,聚力打造生态处理污水样本,在全市建设了首个水环境科普馆,进一步提升了管网覆盖率和污水处理率,彻底改善了安康中心城区的水生态环境。

“暖心式”督察,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没有督察就没有落实,没有督办就没有改变。安康督察局坚持结果导向,不断形成督察合力,使整改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群众满意、社会放心。

安康东站环站路是通往汉滨区关庙镇附近6个村(社区)的必经之路,由于道路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道路尘土飞扬,污水横流也加快了路面的损毁速度,从而造成“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象,备受附近村民吐槽长达3年之久。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督促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的有力措施。2021年1月,安康督察局在一次“暖心式”督察发现这一问题后,先后多次深入现场督办,对接协调汉滨区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督促安康市及时整改落实,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一条3.2公里长崭新的四级公路重新映入眼帘,解决了周边村庄近万人“足难出户”的难题。

“现在,整个环站路环境看上去舒服多了,再也不用担心骑车摔跤、晴天鞋子沾满灰、雨天污水溅满身了。”说起这条路的“前世今生”,附近居民们称赞这是政府给大家带来的方便。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