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旧时的乌兰布和沙漠,让人们“谈沙色变”。如今,茫茫沙海披绿生金,从空中俯瞰,彩色飘带一般的公路串联起片片绿洲。
杨晓军/摄
在多年的治沙实践中,我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方向,以生态项目扶持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在乌兰布和沙漠重点发展肉苁蓉、酿酒葡萄、现代牧业、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等产业,走出一条让沙漠增绿、让资源增值、让企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沙产业 治沙有了内生动力
巴彦淖尔市因地制宜发展沙产业,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治沙的积极性,让乌兰布和沙漠治沙有了持久动力。
我市加快推进中以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建设。园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题,定位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种养加结合循环、沙漠生态治理典范。
闫巍/摄
该项目将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机械化作业、订单化组织、品牌化销售,带动发展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一批家庭农牧场、一批沙漠治理典范,着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示范样板。
每年四五月间是沙漠肉苁蓉开花的季节,长柱状的花棒上,一朵朵黄色、紫色的小花整齐排列,鲜艳动人,阵阵花香引得蜜蜂飞来,忙碌“甜蜜事业”。乌兰布和沙漠拥有发展中草药材种植产业的天然优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天然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孕育出肉苁蓉、甘草、黄芪、锁阳、枸杞等道地优质中草药材。
邢皓/摄
多年来,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将沙漠生态治理和沙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沙生植物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走出了“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收获了经济效益。
转变观念 沙漠长出绿色财富
锈迹斑斑的推土机、沾着泥巴的军大衣和雨靴、款式老旧的头灯和对讲机……走进圣牧防沙治沙纪念馆,一件件拓荒阶段使用过的老物件都在向人们深情讲述着那些艰苦且动人的创业故事。
杨晓军/摄
在这片被外国专家断言“不可能生长作物、不可能完成土地改良规划、不可能实现人工种植”的沙漠腹地,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深深扎根,十几年埋头苦干,投入75亿元,栽下9700万株沙生树木,将2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改造为绿洲,缔造了全球首创的种养加一体化沙漠有机循环产业链,为更多沙产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样板。
张桂林/摄
“和其他沙漠不同,乌兰布和沙漠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黄河从沙漠身边经过,形成地下渗流,在地表下不断汇集。当初,圣牧创始团队就发现,乌兰布和沙漠的东部有着比较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引水灌溉,用滴灌技术种植牧草。沙层下面有黄土,与沙子混合后,能增加土壤黏性。”圣牧市场品牌部负责人刘兴国介绍说,选择将奶源基地建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还因为北纬40°是奶牛养殖行业公认的黄金奶源带之一,干旱少雨的沙漠气候比较适合奶牛生长,而且,沙漠是天然的病毒隔离带。
杨晓军/摄
可持续发展沙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让众多的农牧民走上了致富路。沙漠附近的农户许涛表示,经过十几年的治理,乌兰布和沙漠不仅有了绿色,还意外地“种”出牛奶,让牧草种植户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农牧民的日子红红火火。”许涛说。
闫巍/摄
走进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远远望去,一片片光伏电池板“波”光粼粼,如同蓝色之海。乌兰布和沙漠光能资源充沛,这是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所在。
目前,通过招商引资,我市已引入国电投、国电、国华、协鑫等企业投资建设光伏项目。同时将光伏发电和农、林、牧、旅游相结合,实现了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殖,逐渐摸索出“光伏+沙漠+农业”“光伏+沙漠+林草”“光伏+沙漠+旅游”等适合实际情况的光伏发展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沙漠生态治理协同发展。
杨晓军/摄
2020年10月,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乌兰布和沙漠正在成为造福人民的金色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