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生态 > 正文

用植物养植物 这群科学家在修复“中华水塔”

2月15日,由四川省科协联合省发改委、经信厅、教育厅、科技厅等22家省直部门举行的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在成都开幕。在15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重点推介了四川1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个重大高新技术推广项目、10个重大科技难题攻关项目等。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的科创会,内心还是很高兴的。”阿坝州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肖敏带来了阿坝州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院的“一种可降解一体化肥种土的治沙方法”专利。该成果利用“植物碳基营养理论”为核心技术提升地力、修复土壤、防沙治沙,通过测土、配方、设计、研制,开发出专用碳基沙地改良剂、碳基水溶肥,可大幅提升沙质土壤有机质、增加团聚体,已在青海、内蒙示范推广500余亩。

草甸治理之前沙化严重

用“植物碳基营养理论”固沙

草原在变绿

“我们针对高寒沙地使用植物碳基营养理论进行防沙治沙,是以修复若尔盖湿地开始的。”肖敏介绍,以若尔盖湿地为代表的川西北湿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黄河主要水源涵养及补给地和“中华水塔”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高,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但是受自然、历史和人为因素影响,阿坝州黄河流域湿地面积萎缩,草甸草原不断退化,“两化三害”治理难度大,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主体生态功能明显降低。于是阿坝州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院组建科研团队,开启了针对高寒沙地使用植物碳基营养理论进行防沙治沙的研究。

科研团队利用“植物碳基营养理论”为核心技术,提升地力、修复土壤、防沙治沙;通过以土为本,测土配方,设计研制出专用碳基沙地改良剂、碳基水溶肥;并结合点播、深播草种和铺设生态毯等多种技术,取得明显的治沙效果。“高寒区治沙专用碳基土壤改良剂”使用的禽畜粪便及病死禽畜、 秸秆、药渣、果渣、泥炭、草炭、风化煤等经济、易得的材料;而“可自然降解经纬编生态毯技术”也是使用了稻草、麦秸、麻绳、椰丝等农业废弃物,达到了风蚀水蚀地覆盖、固沙防风的作用。

“使用了这个方法,在当年的出苗率就可以达到95%以上,绿植覆盖率超过65%,固沙率达到90%。风蚀地、水蚀地使用生态毯固沙率近100%。次年返青率90%以上;第三年返青率仍可达90%。”肖敏说,“草原真的是肉眼可见地在变绿。”

以“植物养植物”进行治理的草场恢复绿色

用秸秆制作土壤改良剂

既经济又环保

阿坝州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院的这项科研成果快速辐射到了青海省玛多县、内蒙古等地的沙化治理工作中,已在多地示范推广。肖敏说:“我院之前的科研成果转化均是通过向省、州科技部门申请科研项目形式转化,渠道窄、平台小、资金量小,导致部分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有效转化。这次参加科创会,对于我们也是一次机遇,合作机遇、发展机遇,当然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取经的机遇,我们倍感珍惜。希望让更多的科研单位、企业了解我们的科研成果,竭力让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最大化。”

实际上,利用农作物秸秆与养殖场畜禽粪便等废弃物依据植物碳基营养理论生产“富活素”沙地改良剂,不仅可破解阿坝地区秸秆与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难题,有利于形成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还能够解决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牧民宜居环境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我们使用的秸秆或养殖场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制作土壤改良剂,就是把秸秆加入到一个机器里面,再加入一些矿物元素有机配合物,采用天然有机物‘仿生化学法’快速降解技术让它降解,制作的有机肥,俗称‘富活素’是一种液体肥,富含多种活性有机小分子和有机配位态矿物元素,用于治沙。”肖敏说,“这对于推动农业清洁生产、重塑沙地质量,促进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编辑:HCF)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