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月北京经济凸显高精尖活力
实习记者 陈雪柠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北京的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7%左右。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是本市产业项目的发展要求,也是本市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幅比前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11月增长达8.2%,增幅比10月提高6.5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超一成
眼下,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北京一部分制造业正在向津冀甚至更大范围转移。北京的制造业将如何发展?这让一些人产生了疑问。
“北京正在疏解的是制造的环节。‘去制造化’不等于‘去制造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姜广智介绍。实现“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的转型,是近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提出的新目标。
从最新统计数据看,前11月,工业投资完成562.3亿元,下降8.1%,但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却逆势增长11.5%。此外,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9%,汽车制造业增长10.1%,医药制造业增长9.1%,三大优势行业继续领跑工业增长。
“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四大城市战略定位中的一个。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在上月举行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本市15家智能机器人研发创新单位开设了北京智能机器人展区。骨科手术机器人、智能动力小腿假肢、飞行机器人……多款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登台亮相,展示出本市在医疗、家庭、商业、特种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成果。
12个领域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
在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上,北京是敢于“试”和“闯”的城市。针对首都社会资本存量大、体量大的特点,政府从公共产品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社会资本的“合作者”,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监管者”。
从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来看,前11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19.7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完成3027亿元,增长26.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42.5%。在民间投资中,房地产业投资增长2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4.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1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0.8%,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增长2.1倍。
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轨道交通、停车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能源、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养老、教育、文化、郊区旅游、高速公路等12个重点领域,本市将全面打开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通道。
服务消费支撑经济稳增长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在本市商品性消费需求日益满足、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消费市场的重点已经明显转向旅游、信息、教育、文化等服务性消费,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近年来,北京市场消费总额不断扩大。据统计,前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334.8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服务性消费比重日益提升,呈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逐步加大。
从前10月数据看,北京服务性消费实现6724.4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商品性消费高出3.6个百分点,对市场消费总额的贡献率达到54.6%。服务性消费总额占市场消费总额的比重为44.5%,较2010年提升0.9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间,服务性消费增速有望长期超过商品性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消费结构调整升级,较高层次商品性消费和新兴服务性消费成为本市热点。前10月,信息相关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5%,拉动全市商品性消费增长5.4个百分点。此外,新兴服务性消费领域增势强劲。前3季度,通信服务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6.1%和8.7%,均高于当期市场消费总额增速。
据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目前仍处于以“住行”消费为主,“康乐”消费初露端倪的阶段,80后、90后正成为重要消费群体,个性化消费将会继续发展。未来随着老龄人口比重增加,或将引导消费向注重医疗保健等简约、自然模式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