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生态 > 正文

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驱动电力智变

在能源结构加速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新能源消纳、电网柔性调控等核心挑战。

3月20日召开的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揭示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破局之道——以“伙伴+华为”的合作伙伴体系为核心,与伙伴共同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全面加速行业智能化走深向实,共筑解决方案竞争力,共赢时代新机遇。

华为中国区电力系统部总经理李继光。

技术底座:破解新能源“双高”运维与消纳难题

我国新能源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常态,电力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高”挑战,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与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风光大基地跨区域协同运维难,如华电苇湖梁基地,延绵数十平方公里的超大规模场站使得传统运维方式捉襟见肘,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且效率低下。同时,新能源间歇性导致电网稳定性承压,在南方区域,新能源渗透率已超60%,对电网的实时调度与平衡提出了极高要求。

清洁能源基地快速建设需构建智能化运维、安全保障、跨区域协同及全周期效能优化体系,以应对规模化挑战。华为联合伙伴聚焦客户需求打造了新能源统一的维检平台,助力客户实现电站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华为提供大基地无人区的网络覆盖方案、数字平台的底座、人工智能的算力等,伙伴提供运营管理应用系统,智能维检管理平台,等算法,最终助力客户实现设备状态全面感知,生产数据多维分析,经营决策智能统筹,实现新能源生产运营的可观、可测、可控、可调。

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为较大限度开发利用新能源,南方电网联合华为、华南理工、武汉大学等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共同研发出新型电力系统智能仿真计算工具,即“驭电”大模型。

华为为客户提供了人工智能的算力底座,支撑孵化电力领域大模型,构建电力行业的算子库和开发框架,实现了算网存统一纳管和集群部署,在新能源瞬时渗透率达到70%以上时进行状态实时模拟,实现电网运行智能仿真,逐步从理论验证进入落地应用。

截至目前,南方电网“驭电”智能仿真大模型已经基于云南电网3500个节点数据,已完成人工智能技术训练,成功实现未来海量电网运行方式的智能生成,并正在实际电网运行中推广试用。作为全球首个电力大模型,具备强大的算力与仿真能力,算力效率提升千倍,能够支撑70%渗透率实时模拟,且误差控制在1.5%以内。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规划与调度更加精准高效。

比特与瓦特融合:开源生态与创新的双重突破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征程中,生态建设与技术安全至关重要,如电鸿物联操作系统。

在开源共建方面,一方面华为通过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合作,吸引了涵盖模组、终端设备等关键领域的350余家产业链厂商加入生态当中。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分布式软总线技术,打通电力设备边界,实现电力设备即插即用。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60款核心、12款模组,以及54类电网设备的适配工作,并且覆盖了63%的关键智能设备类型。

在根技术方面,电鸿系统从内核到应用层均拥有知识产权。同时,系统采用了软件包签名管理、设备启动安全校验等安全机制,既保障了电力物联网的安全性、可靠性,也满足了电力系统的高安全性要求。

在深圳南山“电鸿化”小区,电表数据通过电鸿系统即时传输至手机端,实现了设备即插即用与远程批量升级,安装调试效率提升80%。配电房改造后,故障自愈时间缩短至秒级,且支持光伏、储能系统的快速接入与协同调控。这一案例证明,合作伙伴通过电鸿平台可实现技术融合与价值共创,既推动了电力物联网的应用落地和电力行业的数智化转型进程,更形成了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实现了生态共赢。

AI重构生产力:盘古大模型与行业大模型共振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电力行业的生产力格局。

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电力行业的各个业务场景加速融入AI浪潮中。相信越来越多模型的不断涌现,能够很快让每一名电力员工用上自己的数字助手。

在电力行业,基于推理大模型构建企业的知识中心,可实现文档与数据高效检索,以及运维检修知识问答,企业安全规程问答等。同时,可以辅助电力企业文档编制与纪要生成,轻松应对“文山会海”;还可以高效整合气象数据、设备运行参数、电力负荷数据等等,为智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在人工智能时代,华为已经基于盘古大模型,深入行业、选择场景,联合头部企业和伙伴。例如与华电集团,玖天气象联合开发的气象功率预测模型,已经大幅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的准确性。

未来,华为将进一步把大模型与电力核心生产场景深度融合,为电力企业带来全新的价值。

生态共赢:开启电力数智新时代

从华电乌鲁木齐百万风光基地到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电网,华为与伙伴的联合创新正通过生态的“毛细血管”渗透至行业末梢。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勉总结,朗坤智慧和华为的合作可以用战略引领、技术融合、生态共建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核心是技术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协同,形成联合研发、联合交付、联合推广的合作模式。

北京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子刚也指出,华为与岳能科技的合作已启动技术验证层、产学研协同层、产业联盟层3个层次的生态协同。他期待华为能继续开放鲲鹏开发工具链、能源行业大模型训练框架、边缘计算标准化接口3大能力。双方共建“零碳园区智能体”示范项目,以“算力换电力”推动度电成本下降,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山东梅格彤天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梅则表示,在AI赛道上,从工具到生产力尤为重要。期待华为能够打造“AI工厂”模式,提供从算力、工具链到行业Know-How的一站式服务,让合作伙伴可以更聚焦行业价值的呈现。

合作伙伴们的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对携手共进、擘画未来的殷切期望。

未来,我们会继续以“伙伴+华为”的合作模式,帮助商业市场客户在数智化上实现“一触即达”。

“因聚而生,众智有为。”众智就是希望汇聚大家的力量、行业的力量。以前人们说,用数字化的手段所有的行业都能再做一遍。现在面临智能化时代,我们这个行业同样可以重新再做一篇。因此,我对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当“众智有为”的生态势能叠加强劲的算力底座,这场以创新应对不确定性的变革,正在书写电力数智化转型的中国方案。

依托"伙伴+华为"在数字技术与能源生态领域的深度融合,我们诚邀更多行业伙伴协同创新,围绕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三大核心路径——数字化转型、绿色能源应用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共同打造标杆实践。(作者系华为中国区电力系统部总经理)

https://www.cpnn.com.cn/qiye/jishu2023/202503/t20250327_1785637.html

(编辑:萧鼎  审编:益申合)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