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乡村 > 正文

河南禹州市:“五根绣针”织密脱贫保障网

河南禹州市以“绣花”功夫探索兜底脱贫新路径——

“五根绣针”织密脱贫保障网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日前记者从河南省禹州市了解到,当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分类施策,用好用活政策,以“绣花”功夫探索兜底脱贫新路径,确保各类特殊贫困群众“有底兜”。

禹州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205户52991人,已脱贫13716户49763人。经摸底排查,目前需兜底贫困人口2408户3406人(未脱贫人口需兜底1213户1883人,脱贫人口需兜底1195户1523人)。这些贫困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都是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此,该市从5个方面采取切实措施,精心打造了“五根绣针”,用“绣花”功夫把脱贫保障网做细做实。

一是“人员对接针”确保兜得精准。由市扶贫办牵头,22个乡镇配合,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与贫困户面对面,进一步核准建档立卡贫困户需要兜底脱贫的人员底数、兜底途径、保障措施,以及卫生院、敬老院、精神病院、福利院、居家养老、重病重残托养中心等入住需求,分类登记,规范整齐,为做好兜底脱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政策衔接针”确保兜得严密。围绕“如何兜”的问题,禹州市制定出台“1+6”兜底保障工作方案。“1”是指《禹州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兜底保障工作的指导原则、兜底对象、兜底路径、工作要求等;“6”是指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分散特困供养和非特困供养独居老人集中供养托养、居家养老兜底保障、孤儿兜底保障、重病重残人员集中托养、精神残疾患者集中托养等实施方案,对各相关兜底政策进行细化量化,为兜底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提供政策依据。

三是“设施承接针”确保兜得牢靠。禹州市把兜底项目改造提升作为兜底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自2018年起县乡两级投入资金6000万元,对22个乡镇敬老院实施改造提升工程,保障床位3018张,目前已入住集中特困供养人员1900人,非特困托老托养人员108人;争取上级资金724万元,对农村闲置的学校、村部等场所提升改造为179所农村幸福院,每所幸福院都具备“二室一厅一所”(休息室、娱乐室、餐厅、室外活动场所);计划投资1950万元用于福利院建设,设置床位300张,分3个区域,分别是救助站(收住三无人员)、儿童指导中心(收住孤儿弃婴)和城市养老中心(收住城区五保人员),目前项目正在推进中;投资1160万元,以禹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依托改造成精神病院,并依托现有乡镇卫生院、敬老院改造为重症重残集中托养中心,已有19个重残集中托养中心挂牌投用。

四是“服务连接针”确保兜得平稳。禹州市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民政、残联、卫生、扶贫等部门加强信息数据比对、共享,强化特殊贫困群体管理,及时将新增人员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入住的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实现申请、审批、入住“一条龙”服务。建立健全“四院一中心”安全防范、定期体检、应急处置、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管理运营制度,完善居家养老手续,做到本人自愿、村民代表同意,同时签订相关赡养协议,定期组织评议,群众认可认账。

五是“保险防护针”确保兜得长远。通过建立财政资金支持、基层政府参与、保险业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的精准防返贫机制,财政专项资金统一购买政府扶贫商业保险,对因灾、因病、因残、因意外事故导致返贫或脱贫压力大的贫困人口,由签订协议的保险公司启动返贫(防贫)机制,给予保险理赔,确保贫困群众收入不下滑,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构筑风险防护网。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