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的降雨,让山野的树林退去浓妆艳抹,空气显得格外清新。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满园丹参盛开的紫色小花如繁星般在雨露中神采奕奕地绽放。踏着柔软的土地,闻着花儿的清香,感受着风儿的和煦,重庆万州白土镇青杠村8组村民丁顺田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两年前,在市中药研究院科技特派员鲁增辉的帮助下,他发展了4亩丹参、1亩牡丹,每年能增加上万元的纯收入。
“党的政策好,赶上了好时代。”丁顺田做梦也没想到,曾是建卡贫困户的他还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以前,由于没文化、缺技术,想产业致富没门路,出门又没人要,只好窝在家里刨几亩薄地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8年,科技特派员鲁增辉上门给丁顺田做工作,动员他种植丹参和牡丹。
地块规划、种苗选择、田间管护……鲁增辉手把手地教。时间在期盼中一天天过去。如今,丁顺田每年仅出售中药材就有一万多元钱的进账,不仅甩掉了“贫困帽”,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
其实,得益于科技“红利”的不仅仅是丁顺田,全区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万州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将“科技红利”送到农家,对不同群体积极开展各种农业科技和生产技能培训,科技特派员选派数量居全市第一,为全区脱贫攻坚注入科技动力。
选派数量居全市第一
万州的科技特派员主要分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即“三区”人才)、市、区级科技特派员三类,每年选派一次。截至目前,全区已选派各类科技特派员1000余名,其中今年共选派“三区”人才31名,比2019年增加15人,增幅达90%以上;市级科技特派员72名,比去年增加16人,增幅达30%;区级科技特派员100名。无论是“三区”人才,还是市、区级科技特派员数量,均列全市各区县第一位。
涵盖“三农”全领域
近年来,万州征集确定的“三区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103人,来自市内外32个单位,其中正高职称40名,副高职称40名。市外从山东、福建、江苏等地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院所负责人等高端人才12名,起到了“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的效果。同时,征集确定的科技特派员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养殖业,还包括茶叶、枇杷、竹笋、中药材、核桃、板栗等名优水果和特色产业领域的科技人才,涵盖了三农全领域,并拓展到品牌包装、电商销售、项目策划、企业管理、绩效评估等方方面面的科技专家和人才,选派的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区40个乡镇、街道及56个贫困村。
打造脱贫攻坚生力军
据了解,为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区科技局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重点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服务。
同时,科技特派员考核模式均以基层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试为主,将年终总结与工作平时动态考评相结合,实现科技特派员工作精准管理。并在重点乡镇、重点企业采取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科技特派员组合选派方式,以团队的力量带动产业整体发展。在条件适宜的村居和农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农业科技小院”和“星创天地”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长和优势,突出引领示范作用,并在科技特派员队伍中广泛开展“亮身份、亮形象、亮业绩”活动,让科技特派员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大科技特派员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提供应时需求的现场和在线咨询,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与销售贸易、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和业态发展,用科技力量带动全区农业每年增收4000余万元,科技特派员已成为万州脱贫攻坚的一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