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乡村 > 正文

清风沟:扶贫“清风”吹来贴心举措

河青新闻网讯 河北省涞源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贫困人口比例高,贫困程度深,产业基础薄弱。2018年以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选派新一轮扶贫工作队深入清风沟村、横山岭村、上老芳村,通过深入走访,实地调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实现了扶贫产业项目稳定增收,扶贫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基础服务设施大幅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11月4日、5日,笔者实地走访了清风沟、横山岭、上老芳三个贫困村,挖掘脱贫经验与成功亮点、呈现村民生活日新月异、谱写驻村扶贫决胜华章。

走进涞源县上庄乡清风沟村,一阵“清风”扑面而来:清净的村道、清洁的新居、清爽的环境在太行山色中相映成趣。“你们要再早点儿来,还能看见我们坝上开的万寿菊,道上开的串儿红,可好看了!”村民老杨向笔者介绍。据悉,这是今年4月工作队组织的“自己动手 美化家园”活动,工作队统一购买花种、花肥、水管、地膜,划分责任区,制作责任牌,顺应百姓脱贫后对美化生活的向往。

1.清风沟村486.png

安置区前开满万寿菊

1.清风沟村499.png

划分责任区,制作光荣牌

黄金谷“飞”出山沟沟

“俺们今年种8亩!”“俺们种10亩!”,今年4月初,乡亲们争抢着上报计划种植谷子的亩数,驻村工作队经过统计,总数达到80亩。而去年,全村种植谷子的总亩数还不到30亩。“工作队帮着咱们搞产业,现在小米有了品牌、有了销路,我是越种越起劲!”种粮大户闫庆丰激动地说。

清风沟地处农业专家公认的中国谷物种植“黄金纬度带”,生产的黄金谷小米口感鲜美、绿色无公害,也有村民通过这条“路子”,实现了稳步增收。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种植呢?工作队通过走访发现,原来,是销售渠道缺乏抑制住了乡亲们的积极性。

“我们来帮老百姓卖小米!”驻村工作队前任第一书记范素文提议。大家说干就干,随后,工作队通过调研考察,确定了“消费扶贫+合作社+贫困户”的订单式生态农业,协助村集体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引入了农业电商和“832”平台,打通线上线下购销渠道,协调企事业单位消费扶贫,初步形成一条稳固的产业扶贫链条。

今年10月,40户80余亩谷子喜获丰收,老百姓们欢天喜地等着“粜谷”,为保证质量、促进百姓增收,工作队以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谷子,统一进行加工销售。寒风凛冽,收购现场天寒地冻,却冻不住百姓们收获的张张笑脸;大雪纷飞,加工车间寒意刺骨,但挡不住工作队扶贫的满满真情。目前,加工包装销售已全部完成,群众户均增收4400余元。清风沟包装精美的“黄金谷”小米全部飞出了山沟沟,飞到了城里人的餐桌上。

1.清风沟村1124.png

注册商标,设计包装,统一加工销售

1.清风沟村1143.png

收购农户谷子,百姓满怀喜悦

扶贫扶到“心坎儿”里

不光要让乡亲们兜里有钱,还要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2019年11月,结合贫困群众陆续入住搬迁小区的实际,工作队启动了以“看政策实不实、看身体好不好、看衣物暖不暖、看暖气热不热、看马桶用没用、看电视响不响”为主要内容的“冬季暖心行动”,既帮助了农村贫困群众人人温暖过冬,也暖热了贫困群众的心。

工作队协助符合条件的低保、五保、慢病患者办理相应手续,发放冬季暖心小贴士,提醒百姓防寒保暖预防疾病,同时对患有大病的户进行走访慰问,切实解决生活难题。“自从住上新房有了暖气,这屋里暖和多了。俺几十年都用旱厕,之前用起来不习惯,老觉得有味儿,现在这马桶套上你们送的马桶垫,喷上空气清新剂,真是又干净又暖和。别说啊,还是这新式的好!”把来送御寒物品的工作队员迎进屋,段玉莲大娘乐乐呵呵地说。进屋后,李殿军亲手给她戴上了精心选购的帽子、围脖,段大娘一个劲儿说“真好,真暖和,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工作队。”笔者了解到,工作队还手把手教给老乡们使用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教会百姓暖气放气放水,讲解冬季使用室外厕所的风险,引导老乡们转变生活方式。

贫困群众们搬进了新居后都是集体居住,但又面临缺乏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工作队又成立了公益小分队,购置工具箱和工作服,为大家服务。72岁的张玉林就是清风沟村公益小分队的一员。“工作队来了以后,大家伙收入变高了,路灯变亮了,人气也旺了……里里外外帮了我们不少,逢年过节啥都给发,我平时也没啥事儿,就想也为大家做点啥。”热心的老张说。在村里,老人们很少使用智能机,缴纳电费成了难题,,自从有了公益小分队,百姓们只需找到他们就可以轻松完成电费代缴;疫情期间,公益小分队还统一采购了化肥、种子,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免费配送,为百姓春耕播种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极大便利。

同月,清风沟村“心连心”超市“上线”,从此,清风沟村结束了没有超市的历史,村民再也不用跑四、五公里的山路去乡里买东西。“谁家缺了什么东西,工作队都会帮我们采购回来,不给我们加价!平时我拿着超市钥匙,工作队不在的时候,乡亲们缺了啥,就来找我开门,到超市去取。”超市管理员刘志春说。据了解,“心连心”超市按照“公益劳动积分、让利惠民代买”的模式运行,鼓励大家通过参加村内公益劳动和做好人好事积分兑换所需物品,激发内生动力,强化扶志引领,形成有劳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大力加强扶贫扶志创新实践。

1.清风沟村2166.png

入户送温暖,第一书记亲手为百姓戴上帽子

1.清风沟村2188.png

委领导入户走访慰问公益小分队队长张玉林

1.清风沟村2210.png

清风沟村群众服务中心揭牌,扶贫超市正式运营

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依”

清风沟村常住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且大多是留守的空巢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驻村工作队一直放在心上。为解决空巢独居、计生特困、五保低保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工作队结合村情民意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利用省卫健委帮扶资金建设完成清风沟村互助幸福院。在冬季封冻的严重影响下,倒排工期、提高效率、严控质量,力争幸福院按期竣工、居住安全;在抗疫停工的恶劣环境中,多管齐下、配齐设备、完善制度,力求幸福院生活舒适、功能完善。

今年7月,清风沟村互助养老院正式揭牌运行。在运转已近半年的互助幸福院,笔者看到了正在晾衣服的张凤英。“家来。”见到我们,张凤英便招呼我们到她的房间坐。俨然,在她心里早已把这当成了家。今年76岁的她看起来精神头十足。老伴三年前就去世了,张凤英一直一个人生活。今年端午,她不小心摔断了腿,出院后,不愿麻烦孩子们的她,便回到村里,住进了新盖的互助幸福院。“孩子们在外面也不容易,我想给他们减轻点儿负担,多亏了村里的幸福院,一天三顿饭有人管,我在这儿养着就挺好!”段玉明大爷是位无儿无女的五保户,之前一直在县城租房居住,自打幸福院建成,段大爷看条件不错,自己也故土难离,便搬了回来。据了解,互助幸福院有一名厨师负责老人们每日的饮食,另外,村卫生室也建在幸福院院内,村医既帮着进行健康管理,也能陪着唠唠嗑。

李殿军介绍,不同于养老院,清风沟互助幸福院是一个政府支持、村级主办、社会参与、互助服务性质的老年公共服务设施,总占地约1000平米,建筑面积约220平米,集医疗养老、文化娱乐、生活起居于一体。幸福院的修建,既保障了弱势老年人共享扶贫脱贫成果,又满足空巢留守老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1.清风沟村2962.png

保定市志愿者协会为幸福院入住老人进行慰问演出,丰富精神生活

1.清风沟村2994.png

驻村工作队与幸福院老人共同庆祝重阳佳节

办实事好事,提幸福指数

“这个牌子不错吧,我们家家户户门上都有,我家是五星级文明户呢!”看到笔者看自家门口墙上的牌子,清风沟村村民刘根拴一脸骄傲地说。

原来,从2019年8月起,工作队为更好地发挥家庭在实现脱贫退出和全面小康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培育贫困群众建设文明健康生活新风的意识,按照“宣传动员、创建整改、代表初评、终评表彰、动态调整”的程序,在清风沟村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创评。“星级文明户”创建标准列为爱国守法、勤劳脱贫、健康生活、敬老爱亲、公益爱心五个方面,每一方面用一颗星标注,全部达标才能评“五星级文明户”。

“这个去年夏天就开始家家贴海报啦,到了年底评出来,给挂上的。得五星的人可不多,全村一共才6户。俺们这个还有奖品哩,每多一个星都多一样奖品,被子、暖手宝、拐杖、盐,都是俺们需要的。俺一定要继续好好干,保持五星级文明户。你看,这些书也是奖品。”刘根拴指着柜子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十讲》告诉笔者。

一直以来,工作队把为群众夯实健康基石,扎实开展健康扶贫放在第一位。为巩固扶贫脱贫成果,弘扬健康生活方式,清风沟村驻村工作队举办“清风讲堂”,结合百姓需求,为百姓送去了健康、安全、扶贫政策等相关知识,让知识的清风吹向田间地头,吹到百姓心间。

讲堂举办期间,相关专家通过提问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现场互动,并为积极参与互动的百姓发放奖品;讲堂结束后,工作队为参加讲座的百姓发放生活所需的雨具、毛巾等礼品,以及健康知识书籍,让百姓在轻松热闹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学到知识,实现精神和物质双丰收。

1.清风沟村3676.png

星级文明户颁奖仪式暨冬季暖心行动启动仪式

1.清风沟村3699.png

百姓家家户户门口挂上星级文明户牌---五星级文明户

1.清风沟村3727.png

清风讲堂

■驻村书记谈感受:

李殿军:

我很荣幸能够投身到这一史无前例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扶贫大业中,通过亲眼所见感受贫困地区的沧桑巨变和日新月异,通过亲身参与使贫困百姓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得到改善,通过切身体会培养起贫困群众感念党恩、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百姓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深切认识到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帮扶村脱贫退出那一刻,我满怀骄傲和自豪,千百年间沉疴痼疾的穷病得以治愈,世世代代根深蒂固的穷根终于拔除,经年累月纹丝不动的穷帽已经摘掉,这是我们扶贫干部们共同努力种出的累累硕果。扶贫工作带给我的不但是光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是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