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革命老区莒南县,好山好水好风光。近年来,老区人民凭借沂蒙精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重点工作中走在前列,展现了沂蒙力量、沂蒙担当、沂蒙作为。
在这成绩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的第一书记薪火相传,与老区人民并肩战斗、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争当“驻村带镇促县”新时代好榜样,在莒南这片红色热土上留下了担当作为的最美身影和实干足迹。
他们扑下身子,深入脱贫攻坚的田间地头,蹚路子、谋发展,外出取经、内练功夫,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把发展产业扶贫摆在首位,特色农业红红火火,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高地、莒南好例”贡献力量。
党建引领促脱贫
第一书记当好“领头雁”
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莒南县委副书记(挂职)、省派第一书记领队赵冰看来,“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想要让群众真正富裕起来,必须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党支部,才能激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村党支部作用发挥好了,就能像吸铁石一样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在莒南县岭泉镇前柴沟村,省纪委监委第一书记张召河自2019年4月驻村以来,第一步工作就是加强党支部建设。他严格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落实,固定每月20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动领读文件、带头讲党课、及时足额交纳党费,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他与村党支部研究,制订党员两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2名预备党员顺利转为正式党员;注重加强村级储备年轻干部培养,组织村支书、村主任、年轻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等外出参加培训;与村两委研究,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农技辅导、帮扶互助、庭院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28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张书记来俺村,村里真是大变样。”“环境美化了,广场热闹了,人心聚齐了,外村人都刮目相看了!”“现在俺村班子可团结了,村干部都鼓着劲儿带着大伙致富,风气很正。”面对变化,村民们喜笑颜开。
在莒南县坊前镇朱家洼子村,曲阜师范大学第一书记王慕东仅仅入驻4个月后,带领朱家洼子村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顺利发展了一名预备党员,结束了该村党支部18年没有发展党员的历史。此外,还邀请全国样板党支部、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党支部来村开展结对共建和“信仰旗帜高扬,文化润泽人心”红色文化剧展演,丰富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形式。
“第一书记驻村后,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赵冰介绍,第一书记打出了建强村级班子、优化人才队伍、严格规章制度、深化阵地建设的一套“组合拳”,把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夯实帮包村党建基础。同时,扎实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在第一书记的带动下,软弱涣散党支部开始向示范引领蝶变,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扶贫结出甜蜜“果实”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作为省派第一书记的领队,赵冰始终坚信,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是产业兴旺的基础。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驻村发展短板,科学谋划,精准发力,才能着力破解产业扶贫的“瓶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摸清底数、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发展致富产业项目,要精准下好‘走出去’和‘引进来’一盘棋。”赵冰介绍,两年以来,第一书记组织帮包村党员群众外出学习考察129次、861人次,组织群众参加技能培训14次。同时,第一书记作为“调查员”,亲自走访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坚持真蹲实住、进村入户,与省市县相关单位对接沟通,因地制宜、精准谋划,为帮扶村描绘出产业兴旺的“蓝图”。
曲阜师范大学第一书记王慕东和刘建河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将省里的产业扶贫资金投到葡萄大棚的建设上,确保扶贫项目能够结出甜蜜“果实”。“我们在村里建设了10个葡萄大棚,每年的收益大约9.6万元,这9.6万元全部分给贫困户,有坊前镇朱家洼子村和胡家崖的将近200户贫困户受益。”王慕东说。朱家洼子村党支部书记朱正耐感激地说:“在第一书记精准帮扶下,产业扶贫带动特色农业走上‘快车道’,为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税务局第一书记杨扬和刘恩夫在调查中发现,板泉镇东高榆村的传统木梳产业蕴藏商机,于是决定对其升级改造。不仅成立了村办企业,还打造木梳博物馆、木梳传承基地,注册“鹊之桥”和“第一梳记”商标,设计木梳产品包装款式,参加广交会、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等展销活动,助推木梳产业做大做强。
省社会主义学院第一书记林国华坚持壮大集体经济,帮助帮扶村注册成立临沂市红邦嘉品商贸有限公司和莒南县下白杨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两个集体经济组织,多次举办电商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发展有机蜜梨81亩,年产值80余万元。
省纪委监委第一书记张召河经过调查研究,联合6个村成立商贸公司,发展订单经济,减少市场风险,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盈利由各村平均分红,全部用于村集体发展和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公司营业额已达300余万元,净利润60余万元,每村可分红10万余元。
投入专项资金1347万元,发展培育产业项目12个,成立合作社14个,产业发展带动2600名群众增收,帮助村集体新增经营性收入126.38万元……一串串数字,凝结了无数第一书记的心血。短短2年的时间里,省派第一书记发展扶贫脱贫致富产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如今,产业扶贫正在莒南大地奏响新时代田园牧歌,成为莒南乡村振兴“新引擎”。
土地成产业振兴“新法宝”
支部领办合作社催生“幸福之花”
“哒”——随着“一锤定音”,2020年7月24日上午10时许,莒南县敲响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标准地”入市第一槌,这也是全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的第一例。
该宗地位于莒南县十字路街道中柴沟村、岭泉镇前柴沟村,用地面积120亩,由山东江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总价2040万元竞得。据省纪委监委第一书记张召河介绍,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实地测量数据,登门入户宣传政策,完成近200户、102亩土地占地补偿工作。“通过拍卖后村集体可增加收入607万元,比原有模式增加200余万元。”
产业扶贫离不开土地支撑,产业兴旺离不开土地这一根本要素。第一书记创新工作方法,带领帮扶村成立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使农村闲散土地变为产业发展的“聚宝盆”,不仅助力农民脱贫增收,还壮大了集体经济,更激发出产业兴旺的强劲动力。
赵冰在联系帮包莒南县道口镇期间,协助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15家,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其中,赫马岭村党支部土地合作社通过农机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村集体资产由0到超过500万元的转变。
省纪委监委第一书记邵旭东通过整合岭泉镇淇岔河村530亩土地,成立支部领办的莒南县丰盛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让越来越多农户尝到合作增收的“甜头”。“合作社与县供销联社签订大田托管协议,入社村民每年可享受900元/亩保底收入外加合作社分红。”邵旭东说,合作社在本村雇用30余人,为方便用水打了15眼机井。省纪委监委第一书记李磊带领岭泉镇刘徐岭村党支部创办莒南县鑫泰丰土地股份合作社,撑起农民抵御天灾的“保护伞”。“2020年经历了春季冻害和夏季洪涝灾害,但有合作社保障,每亩每年900元保底收益及时拨付到位,群众没有遭受大的损失,村集体也增加收入2万元”。
“第一书记帮扶成立的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多点开花’,蹚出了一条脱贫增收致富‘好路子’。”赵冰总结说,有了支部领办的土地合作社,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让“资产”变“资本”,还助力农民实现脱贫增收小康梦,同时产业扶贫从“怠速”走向“提速”,产业兴旺有了奔头。
时光荏苒,带着组织的殷切嘱托,赵冰等20名干部为期2年的帮扶期满了,但是他们“带不走”的产业扶贫经变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他们的带动下,莒南县革命老区的乡村面貌更美了,农民的口袋更鼓了,农民的思想更活了,农业的产业更旺了——初心不改,使命在肩,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丽篇章正在续写!
省社会主义学院派驻莒南县涝坡镇下白杨沟村第一书记林国华(左一)带领任职村干部群众赴青州考察皇尊蜜梨产业项目
省税务局派驻莒南县板泉镇东高榆村第一书记刘恩夫(左一)在“2020年好客山东亲情沂蒙贺年会”上推介“高榆木梳”
曲阜师范大学派驻莒南县坊前镇朱家洼子村第一书记王慕东(右一)正在查看任职村养殖区310万元的养鸡扶贫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