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乡村 > 正文

练就金融扶贫“新”功夫 打开脱贫致富新局面

编者按:

2020年,“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历尽艰辛终于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迎来了全面脱贫。脱贫攻坚,金融先行。

近年来,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光辉指引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策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政策措施,持续强化督导落实,在“精准”上下功夫,在“造血”上谋长远,创出了全国金融扶贫的宁夏“样本”,为助力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自治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之年。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发挥金融引导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注入金融活水。

练就金融扶贫“新”功夫

打开脱贫致富新局面

脱贫攻坚,金融先行。金融扶贫,贵在创新。

在宁夏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充分发挥金融工作的领导作用,指导各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农村脱贫、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狠下“新”功夫,促进扶贫工作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如今,贫困县(区)接连脱贫出列,农村经济结构不断革新,一套金融“组合拳”为宁夏脱贫致富不断开创新局面。

政策新 精准对接需求

自2014年开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宁夏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了扶贫计划、实施办法、预期目标,指出了宁夏金融系统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

2015年以来,国家推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鼓励以小额信贷为抓手给予贫困地区“输血”。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响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小额信贷管理的意见》。面对扶贫小额信贷中存在的风险,又联合自治区扶贫办、宁夏银保监局制定下发了《宁夏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管理暂行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鼓励、督促金融机构依法依规、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发放与回收工作,为进一步强化扶贫小额信贷管理以及风险防控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吴琼调研扶贫小额信贷整改工作

近年来,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做出政策调整,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多角度、高效率完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做到金融扶贫工作开展时有依据,推进时有保障。

每一位贫困户都是一个“点”,要想实现脱贫,就得帮其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就要认真谋划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将所有的“点”连成一条线,形成一个面,脱贫才有希望。

在优渥的自然条件与独特的气候特征影响下,宁夏地区适宜种植枸杞、酿酒葡萄等作物,适合养殖奶牛、肉牛、滩羊等产业。为了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出台了《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暨实施办法》《金融支持中宁县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为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建起了一道“保障网”。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园喜获丰收

2020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确定发展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新兴材料、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文化旅游九大重点产业,《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随后出台。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对接了区内九大重点产业主管部门,为优质企业和区外金融机构搭建融资桥梁,出台个性化的金融支持九大特色产业发展意见,建立九大产业信贷投放统计制度,依托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在支持区内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

金融服务精准支持盐池县滩羊产业

除了对外进行协调把控,内部工作机制的完善也是成功的又一个关键。在金融扶贫实施过程中,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建立了统计监测、督查通报和考核评价机制,带领各金融机构进一步转变观念,构建了领导组织和奖惩监督制度,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扶贫机制。这一系列举措激发了各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全区脱贫攻坚汇聚了强大合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快速、准确做出政策调整,内部同步完善、更新工作机制、探索工作路径,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了每一寸贫瘠的土地上。

产品新 “贷”动农户脱贫

有了特惠政策这盏“指路明灯”,如何利用金融产品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是宁夏金融扶贫工作的又一个难点。

2016年,为了走出贫困地区群众“有产业、无资金”“贷款难、难贷款”“担保难、难担保”的困局,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引导协调各金融机构,结合不同地区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农业资源等禀赋,开展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活动。

剪纸工作室通过“六盘山文化旅游系列贷”获得贷款

在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支持、鼓励下,隆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出的“六盘山文化旅游系列贷”、黄河银行推出的“黄河富农卡”、农业银行推出的“脱贫致富贷”“金穗快农贷”“惠农便捷贷”、邮储银行推出的“惠农易贷”、宁夏银行推出的“如意金扶贷”“如意养殖贷”“如意枸杞贷”“如意羊绒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为贫困户注入了一剂精准脱贫“靶向药”。

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使其与地域环境互相匹配,才得以保证新鲜“血液”不断输送到贫困户身上。截止2020年末,全区扶贫小额信贷余额65.5亿元,存量获贷户数13.51万户,户均贷款5万元,贷款覆盖率70.8%,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了“应贷尽贷”。

人保财险为农户办理扶贫业务

从2016年开始,宁夏还将保险机制探索引入精准扶贫,创新推出2+X“扶贫保”菜单式产品,把与贫困群众相关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家庭意外伤害保险、与产业相关的优势特色产业保险和扶贫小额信贷意外保险灵活组合,既防止群众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又为产业兜底保障,解决了发展的后顾之忧。

五年来,宁夏保险业金融机构以财政加大扶贫资金补贴力度为契机,探索推广“扶贫保”,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优化赔付方案、建立调节机制,保险扶贫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实现全覆盖,特色优势产业保险增量扩面提质。截至2020年末,“扶贫保”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赔付2.81亿元,12.3万人次从中受益。

金融贷款支持硒砂瓜产业不断壮大

思路新 拓宽多元渠道

金融产品是“良药”,直接决定了“治穷病”的疗效。宁夏金融机构不断改进优化“药方”,对贫困地区实行“足量配给”。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引导证券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鼓励参与资本市场。在多方支持下,壹加壹、皇达科技等6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上陵牧业等11家公司进入创新层,隆德县方圆养殖公司、盐池县大夏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已在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资本市场为金融扶贫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2020年,宁夏沃福百瑞、晓鸣农牧两家企业上市过会,打破了宁夏农牧类企业“0上市”的局面,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组织相关厅局、企业赴深圳召开九大产业投资对接会,不断扩大区内涉农产业影响力,为涉农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扶贫工作扩宽了渠道。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吴琼在贺兰县调研金融服务工作时强调,各金融机构要结合“三农”发展的新情况、新需求,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大产品创新、完善担保体系,强化金融保障、提升服务质效,为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服务新 构筑致富网络

金融服务稀缺是广大农村地区金融工作的一大痛点,也是金融扶贫深入贫困地区的一大障碍。为了冲破这一束缚,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引导各金融机构不断延伸、创新服务,通过普惠金融、创新服务模式等途径打通了金融扶贫的“最后一公里”,铺就了农民致富的“康庄大道”。

“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吴琼说,宁夏金融系统要铆足劲、发足力,将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二者协调发展使金融服务覆盖更广、效率更高。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吴琼深入农户家中了解金融扶贫情况

2015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扶贫办引导全区金融业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各银行机构特别是农商行、农信社在全区167个乡镇设立机构网点,覆盖率达到86%。在全区2184个行政村设立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实现了金融基础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完成了19家村镇银行的组建,使区内村镇银行的县(区)覆盖率达到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吴琼调研固原市农户信用贷款整村推进工作

取得普惠金融阶段性成果之后,为配合贫困地区顺利开展扶贫信贷服务工作,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与扶贫办创新推出了“631评级授信体系”“ABC契约责任制”“建立电子信用档案”等典型信用评价模式,将贫困户的信用度转化为抵押物,解决了他们“无资产、难贷款”的困局,使得金融服务扎根于农村、造福于农民。宁夏金融系统将信用与金融结合、金融与产业结合,推出了新型服务模式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通过“小额信贷+产业+贫困户”模式,建立联结机制,按照“一村一品连片多村一品”发展思路,引导建档立卡户充分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发展草畜、冷凉蔬菜、小杂粮、滩羊、枸杞等特色种养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致富。

“企业+贫困户+基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扶贫增收模式的推行,带动贫困户“订单式”产业发展,建成了一条完整的扶贫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实现了互利共赢。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蔡川村全貌

不论是“信用建设+产业基础+金融支撑”的“盐池模式”、“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的“蔡川模式”,还是“农商银行+企业+贫困户”的“张易模式”、“赊销投母+基地收犊”建立的“基础母牛银行”发展模式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从自身职能出发,加强统筹协调,带领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效率,满足了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

创新,激发活力、解决痛点。脱贫攻坚路上,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不断在创新上求突破、在产品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出实招、在巩固中见成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解决了不同区域的“痼疾”,书写了一本实实在在的“致富经”。

2021年,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起点上,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将继续把创新作为动力之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环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汇聚更加强大的金融力量。

来源: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 服务一处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