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乡村 > 正文

农旅融合+消费扶贫带动村民致富

6月廉江,红荔飘香。在廉江石城镇的罗笛埇村,村边山头荔枝飘香,村内大路小巷布局合理,绿树红花,生态宜人。紧邻罗笛埇村的谢鞋村,谢鞋山下的果园连成一片,通往果园的山路实现硬底化,昔日偏安一隅的落后农村,正成为一方开发热土。

谢鞋村和罗笛埇村是石湾镇街道对口帮扶廉江市石城镇的两个贫困村,自2016年起,经过几年携手努力和倾力帮扶,两村于2019年实现100%脱贫。

此外,自2017年以来,石湾镇街道对口帮扶凉山州特尔果乡、马洪乡、荞窝镇、夹铁乡四个乡镇,累计投入结对帮扶资金约678.1万元,推进扶贫项目4个,其中产业帮扶项目两个,包括古木洛村中草药基地、马洪乡大棚蔬菜项目。建设了一批以特尔果中心校饮水工程为代表的民生项目,获得当地干部群众高度认可。

因地制宜

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

6月的廉江酷暑难耐,石湾对口帮扶石城镇两个村的田间地头却是一片瓜果丰收的喜人景象——西瓜红番石榴满满硕果,工人们忙着采摘。

要脱贫致富,就必须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就必须有产业和项目带动支撑。自对口帮扶罗笛埇村、谢鞋村后,石湾因地制宜推进扶贫项目,充分利用“龙头+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强科学谋划,统筹规划,开展了西瓜红番石榴、贝贝南瓜、火龙果等种植项目和家禽养殖项目,带动两村扶贫产业迅速发展,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

去年,谢鞋村番石榴种植项目卖出番石榴15.5万斤,收入22.6万元。罗笛埇村番石榴种植项目2019年对外转包,第1年便收入租金6万元,第2年、第3年每年收入7.5万元,成为村民可持续增收的渠道。

家禽养殖也是罗笛埇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2019年该村投入47.66万元开展鸡鸭养殖,2019年和2020年,销售收入达51.91万元。

光伏发电、投资水务公司、投资扶贫产业园等产业帮扶项目也切实为当地群众带来可持续性、稳定的收益。

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乡村旅游资源,两村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项目。

去年底,谢鞋村在风景区谢鞋山下整合承租了80亩左右土地,发展火龙果、彩稻种植等观光农业项目。罗笛埇村则投资50万元用于休闲农业产业合作项目,依托村内种养合作社,开发水果采摘、农家乐、旅游观光等。

“火龙果种植项目基地原本只有40亩,但在村民代表的发动和协调下,村民将闲置的荒地转租出来,充分盘活土地资源,预计今年可达到200亩。”石湾镇街道驻谢鞋村第一书记陈捷说。

据了解,谢鞋村的观光农业项目部分土地承租自罗笛埇村,两村优势互补,将打造廉江生态旅游的地标,为激活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乡村环境提供新动能。

消费扶贫

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

从菠萝树、红橙树下漫步的“日常生活”,到糠、碎米、玉米等搅拌的“每日食谱”,再到手持套索演示捉鸡……在石湾镇街道驻罗笛埇村第一书记潘宗琦的带领下,观众们跟随着直播镜头充分领略当地骟鸡的“养成故事”。

这是去年4月罗笛埇村爱心骟鸡直播带货活动的一幕,90分钟内吸引23.3万人次观看,卖出200多只鸡和100箱番石榴。活动不仅拓宽当地村民增收的渠道,更进一步扩大优质农产品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促进街道对口帮扶地区实现消费扶贫。

此前,在石湾驻村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罗笛埇村成功建立了家禽养殖项目,通过产业项目探索“造血式”扶贫模式。但由于去年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不畅、市场消费乏力,村里养殖部分骟鸡滞销,农户养殖成本不断增加。

潘宗琦迅速将情况向石湾镇街道汇报,街道积极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倡议书,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共销售走地鸡2000多只,销售收入近30万元。

事实上,“以购代捐”的消费扶贫方式,已成为石湾镇街道为对口帮扶地区打开农产品销路的关键一招。

去年8月,佛山市首台大凉山扶贫产品自动售卖机在石湾镇街道投入使用,该自动售卖机位于街道职工饭堂,可提供150多种3000余件来自大凉山的特色农副产品及预包装食品等,不仅为街道职工提供便利,更拓宽对口帮扶地区农副产品销路,推动扶贫消费常态化、日常化、便捷化。

石湾镇街道还不断推动市场、商户及广大群众积极购买当地农产品,多渠道帮助拓宽销路,将“以购代捐”的消费扶贫倡议全方位落地落实。

扶贫先扶智,石湾镇街道注重产业帮扶和民生扶持的同时,也关心支持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开展村小学的帮扶工作。

2019年至今,石湾镇街道慈善会向罗笛埇小学、谢下小学划拨约86万元,帮助两所小学修缮教室和宿舍,购置教学办公设备,初步实现教育电子化、信息化,使在校师生能够享有更好的办学条件和高质量的教育设施。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