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乡村 > 正文

乡村如画满目景 乡村振兴正当时

红网时刻9月15日讯

(记者 胡用梅)9月15日,郴州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上午,与会人员来到苏仙区栖凤渡镇村头村、瓦灶村和许家洞镇钟家村现场观摩。

大家一路看一路思一路议,现场欣欣向荣的景象、热火朝天的场景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与称赞。

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幢幢新房屋鳞次栉比,一片片空心村复垦为水田,金秋九月,苏仙区处处洋溢着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勃勃生机。

西河苏仙区段。(胡李博/图)

空心房复垦变良田 既美观又增益

走进栖凤渡镇村头村,挖掘机正轰鸣作业破拆空心房,旁边成片的土地已复垦成良田。这是苏仙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土地增减挂钩综合示范点, 也是湖南省目前唯一一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增地挂钩合并的示范项目。

挖掘机正轰鸣作业破拆空心房。

项目位于村头村12组13组原居住村落,也是2006年洪灾整体搬迁后遗留的空心村,共涉及112户360余人。老屋人去房空,造成大量土地资源闲置和浪费。今年以来,苏仙区发动村头村党员干部带头拆旧复垦,拆除空心旧宅75栋,预计复垦水田规模1.5公顷,增加水田面积1.4公顷,可节约耕地指标收益达867万余元。

“做活土地文章,振兴乡村经济。”通过拆除原有的危旧房屋,盘活农村用地低效存量,增加耕地,不仅村庄美化亮化了,村民的集体收益也增加了。同时,通过重新规划设计,既有力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又为新农村发展提供了机遇,村里老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一碗鱼粉美乡村富村民

晶莹剔透的粉条、红彤彤的靓汤、鲜香的鱼块.....要说郴州人的早餐,一碗栖凤渡鱼粉是标配。离开村头村,观摩团第二站来到了栖凤渡瓦灶村——栖凤渡鱼粉的发源地,这里美丽的西河贯村而过。

因为一碗鱼粉,瓦灶村吸引无数食客慕名而来。瓦灶村乘势抓住市场机会,2016年引进凤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栖凤渡鱼粉产业为龙头,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产业化合作模式,以栖凤渡鱼粉文化特色,建设从种养殖到生产加工、销售展示、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栖凤渡鱼粉基地。

产业的发展,带动流转耕地种植水稻700亩,年养殖鱼180吨,鱼粉加工年产值9000万元,旅游休闲业收入达185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1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如今,“栖凤渡鱼粉”走上了品牌之路,既弘扬了民俗文化,又发展了经济,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瓦灶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一品一村”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四十年四十村·大美乡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同心美丽乡村、“西河沿线”特色精品村。

瓦灶村鸟瞰图。

环境整治为切口,建设美丽乡村

一路走来,精彩不断。驱车十来分钟,观摩团最后来到西河湿地风光带的核心区域,美丽的许家洞镇钟家村就坐落于此。“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钟家村,观摩团成员深切感受着孟浩然笔下美丽怡人的田园风光。

钟家村一角。

近年来,钟家村坚持“党建引领、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理念,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真抓实干,实现了乡村振兴首战告捷。

环境整治美村庄。坚持空心房整治与美丽庭院创建相结合,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引导139户村民主动拆除自己的危旧房、废弃杂房、旱厕、猪牛栏等。强化示范引领,按照“净化、序化、绿化、美化”四化要求,评选“最美庭院”。

房墙上的文明新风漫画,为村子增色不少。

民生实事惠村民。坚持将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相结合,建成公厕8所,实施户改厕285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以上。投入200万元建成生活污水收集生态处理站,实现147户村民生活污水无害化排放。

移风易俗淳民风。坚持乡村治理与村民自治相结合,以村民为主体,制定村规民约,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带动村民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现农村卫生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一队五会”作用,彻底破除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民风。

一个又一个观摩现场,处处是美丽乡村的新实践,处处是乡村振兴的新亮点。新农村蓬勃发展的态势和干群火热的干事创业激情,也必将激励着现场观摩人员更好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