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乡村 > 正文

泸县福集镇:“小”油茶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金秋时节,正是油茶收获的季节,也是油茶花开的季节。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福集镇石鸭滩村农产品加工烘干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处堆放的油茶鲜果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晾晒、分拣、去皮、烘烤……加工流程一气呵成,有条不紊,一派忙碌喜悦的景象。

泸县福集镇:“小”油茶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在距离烘干房几百米的地方,便是石鸭滩村的千亩油茶高产示范基地,霜降采摘季过后,满山绿意盎然的油茶林开满了雪白的茶花,随风摇曳、花香四溢。

泸县福集镇:“小”油茶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茶籽油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有“东方橄榄油”之誉,深受人们喜爱,而且油茶可一次种植、多年采收,不仅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也高,第8年油茶的效益显现,随后进入丰产期,丰产期的油茶树可以持续采摘40年甚至50年。

泸县福集镇多山,十分适合油茶种植,几年前,在外经商挣得了第一桶金的柯伯成,回到家乡后一心想把村里的荒山利用起来,带动村民致富。2012年,柯伯成响应政府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回乡带头开荒种油茶,为了带动周边群众致富,他还把村民组织起来,推广“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在山上种起了油茶,将闲置的2000余亩荒山、荒地利用起来变废为宝,打造绿色持久的脱贫致富产业。

泸县福集镇:“小”油茶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今年雨水、日照充足,利于油茶树生长。每亩预计采摘鲜果约600公斤,效益十分可观。”泸县伯成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柯伯成说。

泸县福集镇:“小”油茶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为提升油茶附加值,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石鸭滩村利用财政专项帮扶资金50万元建起了烘干房,油茶果采摘后立即送往烘干房加工,既保证了油茶新鲜优质,也有效延长农产品一体化发展链条,提高了油茶附加值,实现了从原来的一产向二产三产转变,逐渐形成了“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一条龙油茶种植模式,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让小小的油茶果真正变身成为群众致富的“金果果”。

泸县福集镇:“小”油茶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我在这里上班有五六年了,每个月能挣两三千元,既能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家里,挺好!”村民曾玉树笑着说。自从能在家门口务工赚钱,村民们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

泸县福集镇:“小”油茶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据了解,近年来,福集镇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叠加发展成效,做实生态发展“乘法”,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美景”真正变成“钱景”。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