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占祥(左二)给大学生培训农村电商业务。新华社记者 贺书琛 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4日电(记者赵泽辉、贺书琛)“大爷大娘,快过年了,我们来送点年货。”刚刚结束直播带货的许占祥和主播一起用带货收入买了米面粮油,送给村民们。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高茂泉村的村民来说,许占祥的面孔一点也不陌生。5年前,他走出象牙塔后,没有像大部分大学生那样留在城市,而是扎到了乡村,住进“土”窑洞里,日后还帮助许多志同道合的大学生们扎根乡村。
他努力经营蒙清农业旗下的内蒙古蒙清创优创客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客中心),吸引大批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这些青年人才不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农民的收成,还通过农村电商帮当地企业打开了销路。
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到乡村时手机没有信号,经常停水停电。“那段时间比较煎熬。”许占祥说,他是家族中唯一的大学生,家人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但他不想按家里的意思回去当老师,而是想去农村创业。
“乡村要发展,肯定需要一批批年轻人回到乡村,我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于是许占祥从喂猪干起,同时还学习酿醋,有空时还要去工厂装卸货,每天要处理十几吨农产品。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2017年,中国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村发展需要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许占祥利用刚刚接手的创客中心,开始为有志于在农村打拼的大学生提供免费培训辅导。
为了吸引更多大学生来到乡村,许占祥拜访内蒙古各高校,举办宣讲会。截至目前,创客中心累计举办了13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共培育300名左右大学生,吸引了十几名大学生参与乡村创新创业。
现在,大学生来到高茂泉村后,对农村电商感兴趣的可以参与策划直播带货,学习食品专业的可以去工厂生产,对土地管理感兴趣的可以去合作社,对文旅研学感兴趣的则可以在窑洞改建的民宿中工作。许占祥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带领大学生开展各类培训,有时候弄到晚上11点才结束。
许占祥为大学生开展培训。新华社记者 贺书琛 摄
许占祥的一位学员,在创客中心培训后去了北京一家农业科技企业,他们一直保持联系。“最近他和我说,他想回家乡做养殖业。我说没问题,只要我能做到,我一定支持你。”许占祥说,哪怕一批大学生中只有一个人受到影响,愿意从事和乡村振兴有关的事,他就觉得当初留在乡村是值得的。
“大学生们来到高茂泉村,和群众打成一片,确实帮我们取得了好收成,群众也最欢迎他们。”高茂泉村村民刘秀元说,大学生们通过引进新品种,科学种地,使玉米亩产从700斤左右提高到现在1400斤左右,售价也几乎翻番。
许占祥说:“其实乡村振兴背后,带动的是村民,企业要和村民做好利益链接机制,带动他们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清水河县的小香米和杂粮品质高,但很多传统农业企业销路有限。许占祥就想利用创客中心年轻人集聚的优势,发展农村电商,帮这些企业打开互联网销售渠道,带动了十余家企业进行电商化转型。
随着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工作的重心开始转向乡村振兴。在高茂泉村摸爬滚打了5年多的许占祥欣喜地发现,他身边的改变越来越多。“过去我去找高校合作经常吃闭门羹,这两年很多学校主动找我们,而且来听宣讲会的同学们也越来越多。”许占祥说,现在有更多人开始想回来了,其中有大学生,也有从这个村子走出去的一些人。
对他个人来说,他更加坚定了扎根乡村的信念。他曾住过的“土”窑洞都被蒙清农业陆续改造,通了上下水,家电一应俱全。他的家人们过去反对他的选择,现在说他“挺有远见的”,过去一些不认同他选择的同学也开始咨询他农村电商是怎么做的。
许占祥说:“大家更认同我的选择了,因为乡村振兴这股风已经起来了,大家的思想发生改变,我做起事情来也更顺畅了。”
把农村电商推广到呼和浩特市周边更多企业、孵化更多项目增加营收、做大做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农户建立更深的利益链接机制……许占祥谈起自己的下一个“五年规划”,充满希望又平静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