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乡村 > 正文

姬桂玲:让农民当工人领工资

 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而言,姬桂玲只有一句话:“我觉得很荣幸,但责任更重大!”见面短短一个小时,她时而凝视远方,时而用手在桌上比画着,每提出一个问题,她都拿出数据来说明。

  “我将把集中连片种植打造农业产业化公司,让农民当工人拿上固定工资、让荒山变得更美丽。我要把这个话题带上全国两会!”2月23日上午,正在果园给苹果树拉枝的全国劳模、榆林市米脂县高硷桂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姬桂玲告诉记者。

姬桂玲给果树拉枝。

  从农村走进城市,先打零工摆小摊,后借钱租地卖煤……好不容易过上城里人体面生活的姬桂玲,在2012年看到农村创业的巨大空间后,她决定返乡创业。

  “看到有些乡亲生活并不富裕,我就萌生了在家乡从事农业开发的念头。”回忆创业的初衷,姬桂玲这样说。

  于是,她承包500亩荒山地建果园,并出资360万元成立了米脂县高硷桂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为了让果园有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她将原来的老式梯田改造成宽幅梯田,光是土地整理一项,就花费50多万元。

  随后,园区又配套养殖2000多头猪、500多只羊。经过10年多的建设,米脂县高硷桂玲山地苹果示范园成为一个集苹果生产、包装、贮藏、销售、农资供应、果畜配套为一体的示范园。示范园的建设,不仅有效利用了本村撂荒土地,而且解决了本村及周边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共带动90余名村民就业,帮周边农民增收数百万元。以她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也吸纳了集涉农专家、电销专家等类型的劳模,培养出了很多“土专家”,一切朝着她希冀的方向发展。

  然而,苹果树种植五六年开始挂果,八九年才能达到丰产,见效很慢,加上米脂缺水,农民小规模种植苹果的成本和风险很大,难以形成规模,而且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及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劳动力短缺又成为合作社面临的新问题。

  “米脂是典型涉农县,未来方向是探索小米和山地苹果全产业链发展,需要破解灌溉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姬桂玲说,只有探索集中连片搞现代化种植,集中优势解决现有瓶颈,才能找到新的发展途径。

  近期,姬桂玲正在认真为全国两会做准备。她表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依法履职的能力,才能带给百姓更多实惠。

  “呼吁在乡村推动集中连片搞现代化种植,成立更多的农业产业化公司,让农民变成农业产业工人,就地就业,拿稳定工资。”姬桂玲满怀信心地说。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