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尽管华南理工大学还未复课,但一则关于研究生支教团李莎的消息却刷爆了朋友圈,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追忆这位生命永远定格在支教路上的年轻人。
2019年7月,李莎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前往广西龙胜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工作。今年5月9日下午,李莎在赴龙胜小学开会途中发生意外,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21岁。
近日,共青团广东省委、共青团广西区委分别追授李莎“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广西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李莎出生在四川省平昌县的一个小镇,家里经济比较困难,但她自小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父亲李明凯常对她说:“在学校一定要狠狠念书,牢记知识改变命运。”李莎在笔记中写道:“困难的经济条件有时会局限我们的学习资源,但永远无法阻止我们对知识的渴望。”16岁那年,她以四川达州通川区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
在这支研究生支教团队伍中,李莎年龄最小,除了承担两个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学工作外,李莎还担任了班主任助理,并协助开展学校行政办公室工作。同期研究生支教团队长王弘透露,李莎是个有心人,希望唤起更多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她和其他志愿者制作的视频《旭日东升》,深入展现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善良与纯真,作品发布后被广泛转载。
疫情期间,家人一再劝阻李莎不要提前去支教点,但她仍在3月中旬提前回广西帮忙做疫情防控工作。华南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孟勋告诉记者,李莎说“我到学校去能够为学校的防疫工作作一点贡献,做一些防疫的知识宣传”。回到支教地,她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网络平台,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知识技能及相关通知精神宣传给家长和学生。与此同时,她还协助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复学准备工作。
得知李莎不幸去世的消息,她的研究生导师罗韵娟哽咽地说,“此前,李莎还专门跟我探讨了如何解决网络短视频对留守儿童负面影响的问题”,面对支教艰苦的条件,她没有放弃、退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热爱工作,关爱学生,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罗韵娟透露,李莎在校时还曾参与有关抑郁症健康传播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P)项目,是项目的核心成员和负责人之一。
为什么选择支教?大学同学陈悦曾这么问李莎,李莎的回应是:“这一定会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是和以前的人生完全不一样的一种选择,是从前和往后都独一无二、难以再次获得的宝贵体验。”陈悦说,李莎觉得自己必须去尝试,体验一种能让她成长、看到更多的选择。
李莎的班长秦钰雯说,毕业视频里的电子相册封面写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现在,李莎成为了那颗星星。那颗星星降落凡间,在每一条经过的轨迹都发光发热,温暖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把每个年龄段都规划好了。”李莎去世后,父亲李明凯在整理女儿遗物时发现,女儿把捐献器官作为她的人生规划之一。李明凯说,如果他早点知道女儿的规划,就会帮她去实现这个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