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应对突发公卫事件 北京防治双线发力

9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为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北京市下一步将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等防治两端持续发力。

高小俊介绍,北京市将从4个方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在副中心建设市疾控中心新址,推进市区两级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疾控机构的建设水平。强化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公共卫生工作职责,推进街乡配备具备公共卫生专业背景或工作经历的工作人员。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清单,强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开展公共卫生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间交叉培训,构建医防融合机制。加强传染病、流行病学、检验检测等重点专科建设,培养疾病预防控制领域领军人才;建立市属医科类高校供需对接机制,培育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相贯通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激励与考核,持续调动疾控人员工作积极性、创新性。

高小俊介绍,北京市在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方面,也将推出4项举措。

——优化传染病医疗救治资源配置。确定“3+2”传染病医院布局,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负责常规传染病救治,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外籍患者救治的备用定点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作为战备救治基地,日常作为临床和应急培训及康复和筛查基地。同时,已规划建设北京佑安医院新院作为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开展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计划到2021年年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完成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到2022年年底,其他类型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完成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

——加强负压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建设。计划到2022年,全市负压病房增至700间,其中负压重症监护病房不少于150间,每个区级医院不少于10间。加强生命监测和支持设备配置,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目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已完成负压病房改造;各区计划3年新增负压病房255间,含重症57间,建设工作已在进行中。

——加强重大疫情救治重点专科建设。将与重大疫情救治相关的呼吸、重症、感染及流行病学、检验检测等10个专科作为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建设项目,通过人员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更新、国内外学习交流、创新性研究和成果转化等,促进相关学科能力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记者崔芳 特约记者姚铁男)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