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王潇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站在生态文明高度认识垃圾分类,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积极总结国内外垃圾处理经验,率先在该县大佳何镇探索以“互联网+”为手段,“智分类、云回收、源处理、循利用”为管理体系的农村生活垃圾智分类与保洁一体化“宁海经验”。
9月26日,宁海农村生活垃圾智分类保洁一体化模式座谈会在宁海举行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宁海县人民政府主办,宁波加多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会议由宁海县大佳何镇党委书记李文斌主持。宁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钻、宁波垃圾分类学院童富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汪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部副教授王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吴平、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臧红印、E20研究院固废产业中心负责人潘功、浙江省委党校博士胡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总编辑蒲实等共同出席。
宁海作为宁波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示批示精神。宁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钻介绍道,以垃圾分类处理为抓手,以完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为要求,以宁波加多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为载体,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保洁分类一体化,宁海县实现了农村垃圾可循环的生态模式。
此次会议上,宁波垃圾分类学院童富军介绍了宁海县农村垃圾智分类体系的形成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此项工作在宁海县363个行政村已全面推开。”童富军说道,宁海模式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对全国各地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具有广泛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汪彬指出,宁海县垃圾处理模式已经构建了村民协同参与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了大数据、高科技与垃圾分类理念的精准连接。此外,宁海依托垃圾处理分类模式,已经实现了循环经济和“垃圾经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部副教授王茹提出,政府应在宁海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上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激发全体人民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
虽然目前宁海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宁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在探索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碰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吴平提出,垃圾智分模式认知不到位、垃圾分类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环卫行业垄断壁垒难以冲破、垃圾分类奖惩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还需要去解决。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臧红印提出几点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创建宁海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发展智库;打造绿色产业集群,打造高科技制高点;做好宣传,利用媒体力量讲好宁海垃圾处理分类故事。
“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难题、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循环层级、拓展发展空间、优化治理结构、推动社会文明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E20研究院固废产业中心负责人潘功在座谈会上表示,显著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主攻方向。
对此,来自浙江省委党校胡赛博士也表示赞同,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定垃圾分类工作的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终将取得最后胜利。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总编辑蒲实作出总结,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宁海县垃圾分类处理已经形成以农村生活垃圾智分类与保洁一体化管理体系和运作体系,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模式,以垃圾处理创新平台及企业为主体,通过模式连接、创新与资源共享,搭建一个国际性垃圾分类项目案例展示、创新、合作、交流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