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公益救援路上的“菠萝队”

菠萝救援队队员在河南。

本栏均为受访者供图

队员在新乡转移群众。

第一批到,最后一个撤。河南之行,广东菠萝救援队一待就是83天。

为什么要坚守这么久?“所谓救援,实则救心。”在广东菠萝救援队队长王治勇看来,救援队留守灾区,除了帮助当地人民重建家乡复工复产,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来自公益的温暖。“看到有人还在继续帮助自己,就没那么担心了”,当地不少老百姓这样说。

如今,行走在救援路上的“菠萝队”已奔赴山西多日……

南方日报记者 徐勉 贺达源

从河南回来没几天,王治勇又出发了,这次去的是山西运城河津市,帮助当地排涝。待到什么时候,他不知道,也许是元旦,也许是春节,但一定是把活全部干完。

今年是菠萝救援队成立的第5个年头,这支仅有17名专职人员的民间救援队逐渐发展为在全国拥有2000多名志愿者的队伍。这一次,他们连续救援已超过百日。在河南、山西,很多人看到菠萝救援队从广东这么远的地方赶来,都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千里迢迢奔赴灾区,他们做的不仅是人员转移:在河南的日子里,菠萝救援队增购了6辆装备车,把防疫消杀练成了拿手活;此次赴山西,队员们掌握的新技能是排涝。

“以人救人,以心救心”。王治勇将此视为自己参与公益救援的信条,此次北方救援行动,菠萝救援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当下,民间救援团体已成为中国灾害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但其发展和成长仍需社会关注。

支援河南最久的救援队

菠萝救援队是在救援路上,接到前往河南抗洪救援任务的。

7月19日,救援队正在四川广安进行抢险救灾的收尾工作,河南郑州等多地大雨引起大家关注,随雨而至的是“水浸之困”。

“2008年时全国人民支援四川汶川地震,作为四川人我时刻铭记这份恩情,希望用微薄之力去传递这份温暖。”王治勇说。

“救援队的任务是什么?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但一定是受灾地区和群众所需要的。”王治勇说。自7月24日开始,根据前线灾情的研判,菠萝救援队开始大量采购北方地区缺少的排洪、排涝装备和可能用到的各类物资,装备充足是其能在河南水灾后半程发挥作用的关键。

7月31日,随着新乡、鹤壁等受灾严重地区人员转移等救援任务逐渐收尾,不少救援队伍决定撤离河南,毕竟“再留着也做不了什么”。

菠萝救援队经过研判决定留下来。应急抢险救灾进入后半程,随着大水难退,炎炎夏日之下,水中的细菌和蚊虫开始不断繁殖,消杀防疫将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暴雨之后很容易引发疫情,我们是带着消杀设备来救援的。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我们发挥作用。”经过和当地政府沟通后,王治勇他们留了下来,在和队员们通报这一情况时,队员纷纷支持,决定“留下战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车不够用,王志勇就添置车辆,一场水灾过去,他在河南买了六辆车;装备不足,就增加装备,不但补充消杀和排涝机器,还采购大型无人机增加消杀覆盖面积。

有时候,王治勇是如此矛盾——他买起装备,花钱不眨眼,并要求队员只用最好的设备;但有时候他又无比抠门,在河南的村庄,菠萝救援队为省油,车上常常背着自行车,队员们常常步行或者骑车进行救援。

回忆起8月的鹤壁,让队员后怕的是大水漫灌后各种垃圾漂浮、肆虐的蚊虫。防疫消杀成为抗洪救援后半段的主要任务。

队员穿上防护服,在村内开始了一天又一天的消杀工作,如此往复,一干就是两个多月,最后,这支队伍也成了全国支援河南最久的救援队伍,至10月10日离豫,在河南救援83天。

“我们救援队员辛不辛苦?不辛苦!累不累?不累!”时隔三个月,王治勇再次看到当时整队决定留在河南继续参加当地战疫动员会的视频时,忍不住热泪盈眶。

队员工资来自企业捐助

“王总,好久不见。”在狮山的一处物流停车场内,货车司机老张见到王治勇,有些诧异。毕竟,王治勇近年来已经很少来公司。

物流厂内,菠萝物流的牌子已经老旧。厂子的经营状况并不好,大部分货车在厂内停摆。

办公室的钥匙平日是妻子保管,进不了门,王治勇就坐在场地的长凳上,和几位老友聊起往事,“最早还是咱们几个,一起做爱心义工。2012年,“菠萝义工队”正式注册成立;2014年1月成立菠萝义工爱心联盟;2014年5月菠萝义工服务中心成立;2016年6月29日菠萝救援队获得政府部门认可,升级成为佛山首个获民政局批准的民间救援组织……”

提起菠萝救援队的“前世今生”,王治勇如数家珍,他视这支救援队是“自己的孩子一般”。王治勇早年到佛山打工时,老板和老板娘很照顾他,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小菠萝头”。他一直感念于心,后来把自己的公司和义工队都取名“菠萝”。

上个世纪90年代,做物流赚了一些钱后,王治勇也曾无比虚荣,“爱攀比,当时就用上了大哥大,经常大鱼大肉。”那几年,王治勇体重从120斤增到了180斤。

从事公益后,王治勇的生活开始了一百八十度转弯,他特意在高明云勇林场内租赁了一块荒地,作为菠萝救援队高明分队驻地,一方面更好调养身体,给队员有一个休整的地方;另一方面有一个地方让爱心人士来体验田园生活,并在当地做好事,传播菠萝救援理念。

高明分队在林场深处,夜晚连电都没有,距离最近的小镇也有二十公里路程。在这里王治勇和队员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常年只穿着救援队服。

“捐助我们的,正是和我们一样所有热爱公益的普通人。”据王治勇介绍,目前,菠萝救援队所主要依靠的仍是社会捐赠资金,他的每一个队员的工资都来自于不同的爱心企业,以李林为例,其每月5000余元的工资全部由广东商会四川家具分会支付。而菠萝救援队的各类救援物资和设备,则来自于全社会的“积少成多”。

而在菠萝队的工作群中,一切开支都无比透明,有队员每天都会把当日账单晒在群里,“收入:热心人士捐赠2000元……支出:加油费298元……余额279239元……”

站在王治勇身后的,并非大型企业或有实力的基金会,在捐赠名单上,佛山当地的物流厂、汽修厂、家电厂等小企业和热心人士是名单的常客,而捐赠金额,也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聚沙成塔,再加上政府部门的支持,是这支救援队走到目前的原因。

10月13日,为了备战广东台风,王治勇带着部分队员回到了佛山狮山。在家呆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匆匆出发,到高明看望高龄老人。

因为常年在外跑,面对家庭,王治勇满是愧疚。4岁的女儿想爸爸时,会在家里窗台上喊着“爸爸、爸爸”,手机微信里,女儿会奶声奶气地和他聊天,“爸爸,你怎么像蜗牛一样慢,还不回来呢?”每每此时,王治勇这个硬汉表现出柔情的一面,既欣慰又自责。

10月24日是周末,回到佛山12天后,下午5时许王治勇第二次回到了家。还没进门,女儿欢呼雀跃,“爸爸回来了!”。妻子则继续在一旁默默地准备着晚餐,见客人坐下后给客人拿来水果,中途还处理了两个工作电话。

“没办法,干物流就是要不停和司机货主沟通。”王治勇一边给客人泡着茶一边感叹着妻子的不易。当晚十点半,王治勇在朋友圈发了一张与妻子儿子的合影,感谢妻子对他的支持。

靠“专职+义工”模式支撑

“公益救援,最后的目标是教育。”王治勇的思考来自于这些年自己的经历,他的队伍也因为此,有那么几位“皮孩子”。

李林,正是之一。这位92年生的小伙子皮肤黝黑,说话办事干净利落,是菠萝队在救援一线的主力,在被救援的地区他被老百姓称为无所不能的“李部长”。

然而十几年前,17岁的他却曾是个彻头彻尾的“问题少年”,打架斗殴几乎断送了他的未来。后来,李林的母亲逼着他到广东打工,偶然结识了王治勇。菠萝队的荣誉室内满房的锦旗给了他很大震撼,李林最终走上了公益之路,成了一名冲锋陷阵的救援硬汉。

7月21日,李林是菠萝队最先抵达河南的队员,他带着7名队员在郑州摸黑转移群众,此后多日,辗转新乡、卫辉、鹤壁、开封,最终又扎在浚县,开始消杀、排涝。

“到了傅庄堤,就扎在当地。”李林回忆道,进入8月后,随着郑州、新乡等地汛情暂缓,如何继续帮助灾区,成为仍在留守的救援队伍所要思考的问题,积水不退,乡亲们就无法回家,保障他们的生活成为关键,消杀、排涝、净水,让当地群众能用上干净水。

转战山西之后,救援队伍的任务再次发生了变化,群众已转移完毕,村庄仍泡在水中。李林就按照当地防汛指挥部的要求排涝。当地紧缺排涝设备,李林就带队在介休、河津抽水,一个村完了,接着一个村;有些地方物资发放落实较难,他们就一个乡一个乡过去,送去物资。

10月下旬的山西,夜里温度最低时仅有3摄氏度。仍需下水作业的菠萝救援队们却已经习惯了高强度不间断工作,排水管一堵,队员们就要下到冰冷的水中,打通排水管,让排水继续。有人累了,就在车里睡觉,醒来后,就继续干活。两台新购入的抽水车,一个小时能抽出3000立方米的水。

在救援过程中,不断有志愿者加入菠萝救援队。在菠萝队员转移的车辆上,有人从河南新乡一起来到山西,“先干上个把月,像别人帮助自己家乡一样,帮助他人”。

尽管起初志愿者到达灾区后所能做的不多,但是人在灾区,仍然可以进行物资统筹、防疫消杀等志愿服务。随着专业培训越来越充分,志愿者能够进行的公益救援也越加丰富。为何能够始终保持战斗力?王治勇认为,菠萝队“专职+义工”的模式,是保持队伍长期作战的最大支撑。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